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地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地質歷史深受大陸板塊構造變化所操控,較顯著的影響是導致香港缺失了部份主要地質時期的地質記錄,反映出當時此地區極可能發生了重大的區域性地殼構造變化。這些區域性地殼構造的變化,令沉積環境由最早的河流及三角洲演變為溫暖的淺海型態,然後又轉變為大陸深海、火山活動活躍的大陸邊緣區[1]
香港最古老的岩石為晚古生代陸上及淺海的沉積岩,這些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的岩石主要出現於香港的東北及西北部地區。中生代火山活動以前形成的沉積岩,包括有侏羅紀早期及中期於沖積環境及淺海環境沉積的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生代的火山岩深成岩為香港主要的岩石種類,當中包含花崗岩岩體、流紋質岩牆及厚層的流紋質凝灰岩熔岩。而大部份的火成岩出現於侏羅紀晚期及白堊紀早期時代。中生代火山活動之後形成的沉積岩,和第三紀沉積岩主要出現於香港的東北部地區,其中包括沉積於陸上斷層盆地的紅層﹝帶紅色的沉積岩岩層﹞ 以及蒸發性沉積物,後歷經大自然風化作用及侵蝕作用等的地質演化過程後,形成了現今香港的地貌。
香港地質主要是由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所構成,其中火成岩的出露面積範圍最廣,包括噴出岩(50%)及侵入岩(35%)約佔據香港面積85%,其中花崗岩更佔香港總面積約三分之一[2],主要分佈在香港島九龍半島青山大嶼山北部;沉積岩及變質岩分佈局限,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地區及零星散佈在赤門海峽兩岸和大嶼山的南端。

參考文獻

  1. 香港的地質歷史和岩石,香港土木工程屬地質調查組,2008
  2. 何耀生:《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香港明報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