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港路 (武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路 (武漢)
圖片來自itw01

香港路武漢市最著名的城市主幹道,也是全國著名的繁華地段之一。

地理位置

香港路位於武漢漢口江岸區,北起自唐家墩路,向東南延伸,和建設大道交匯,直到解放大道止。沿路與荷花池街、三眼橋北路、苗栗路相交,全長1427.6米。

歷史介紹

現在的香港路是由球場街一段、西馬路一段和唐家墩路合併而成

1997年前這條路狹窄破舊,只有4米寬,兩邊有不少低矮的棚戶。

在清代末年,香港路一帶還是湖塘密布。後來,英國人開辦蛋品加工廠,往湖裡傾倒鴨蛋殼漸漸把湖填平,人們就將此處取名為「鴨蛋殼」。現在的香港路亞單角,其實就是「鴨蛋殼」的諧音。

1997年,香港回歸,拉近了香港與內地的距離,內地眾多城市紛紛將某一條道路命名為「香港路」來紀念。不過,連接解放大道與新華下路兩條主幹道的漢口香港路卻有着自己的特色,因為它與此前已經命名的台北路、高雄路,以及後來命名的澳門路都在這一帶「團聚」。如今寬敞整潔,樓宇林立,商鋪興旺,宛如「小香港」一般。

武漢市

武漢,簡稱「」,別稱江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心城市[1]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

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2]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

朝中後期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漢口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故在當時被美國稱為「東方芝加哥[3],而武漢也繼承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4]。1927年,北伐中的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同年二月,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也隨之來漢,使其短期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曾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中部崛起規劃:這倆城市將成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網. 2016年12月27日 [2017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30日). 
  2. 武漢獲批全國首個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09年6月25日 [2017年1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2月24日). 
  3. Foreign News: On To Chicago. Time. 1938-06-13 [201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4. 辛亥,北伐與抗戰.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