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爾他峰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爾他峰會
圖片來自storm

馬耳他峰會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柏林圍牆倒塌的幾周後,1989年12月2日-3日在馬耳他召開的一次會議。這是戈爾巴喬夫1988年12月在紐約和羅納德·里根舉行會談後的第二次美蘇會談。

當時輿論評價說這是繼1945年美英蘇「三巨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為制定二戰後國際秩序而召開的雅爾塔會議[1] 以來,最重要的會議。

與會人員

和美蘇首腦一同與會的有:

USSR蘇聯方面——


USA美國方面——

  • 詹姆斯·貝克美國國務卿
  • 羅伯特·布萊克威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及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歐洲和蘇聯事務的高級總監
  • Jack F. Matlock, Jr.|小傑克·F·馬特洛克,美國駐蘇聯大使
  • 康多莉扎·賴斯,時任國家安全會議蘇聯和東歐事務主任
  • 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 Raymond G. H. Seitz|雷蒙德·塞茨,負責加拿大及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 John H. Sununu|約翰·H·蘇努努,白宮幕僚長
  • Margaret D. Tutwiler|瑪格麗特·D·塔特懷勒,負責公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以及國務院新聞發言人
  • 保羅·沃爾福威茨國防部政策次長
  • 羅伯特·佐利克,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

焦點

起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和其他美國官員認為召開馬耳他峰會的提議操之過急,會議的成果會和外界的期望產生巨大落差,並成就了蘇聯一貫的政治作秀。但是歐洲的領導人比如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以及美國國會的關鍵議員都勸說老布什應當和戈爾巴喬夫會面。

馬耳他峰會上雙方並沒有簽署任何協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討論東歐劇變以及從波羅的海延續到西歐、籠罩了四十餘年的鐵幕逐漸升起。峰會被一部分觀察家認為是冷戰正式結束的標誌,不過至少緩解了東西方劍拔弩張的局面並成為雙方關係的轉折點。在峰會上,老布什向戈爾巴喬夫表達了他對蘇聯改革的支持。作為象徵,老布什還送給每位與會人員一小塊柏林牆的牆磚。

在聯合記者會上,蘇聯領導人宣布: 世界正在離開一個時代而邁向一個新時代。我們正在一條通往長期和平的道路開端。戰爭的威脅、相互不信任、心理和意識形態上的爭鬥都會被留在過去。 我向美國總統保證不會對美國挑起一場熱戰。 作為對蘇聯的回應,老布什說到: 我們能夠實現一個長久的和平並將東西方轉化為長久的合作關係。這正是戈爾巴喬夫主席和我此時此刻在馬耳他開啟的未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