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刨泉(王文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刨泉》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文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馬刨泉
前幾天,我上街購物,途徑義合石拱大橋,細賞橋體兩側石欄板上的石雕畫。其中,橋東側北起第15幅石雕畫,為馬刨泉的傳說,這激起我的好奇心。
周末,天朗氣暖,我想去探尋馬刨泉。高德地圖一搜,距我所在位置僅4.3公里,這麼短的距離,步行就好,沿路觀景。
戴上遮陽帽,說走就走。出門左拐,很快來到307國道,右拐,沿國道前行。
國道兩邊的行道樹為白楊,葉子隨風輕輕擺動,似乎揮着無數隻小手。葉背的白與葉面的綠,不斷頻閃,像人穿着前胸後背不同顏色的服裝在旋轉。綿延的大山就在路邊,春山披綠,翠柏、茂槐、旱柳,山桃,錯錯落落,點綴有致。路邊,野豌豆花開着小朵藍花,星星點點散布。草叢中的馬蘭花、蒲公英花開得正艷。義水河在路邊深而闊的河床里蜿蜒流淌,宛如在河槽里遊走的一條細青蛇。山間的布穀鳥「布穀——布穀——」叫個不停,仿佛催促人們趕緊完成春播任務,不敢再耽延。
按照導航指引,沿307國道前行1.7公里,左拐,沿水泥硬化山路蜿蜒前行。山路邊栽植的是小火炬樹,樹上已現粗壯的紅色花蕾,像一簇簇火焰。陽光燦爛,清風拂面,鳥鳴相伴,心愜如潺,探尋小游,別有洞天。
走至岔路口,向一位村民問路,她說,馬刨泉就在溝底,不遠。我依着她所指路線而行,穿過党家溝村新村,復拐至307國道上,再前行約20米。路邊有一株粗壯的杏樹,青杏繁密,果徑與五角硬幣的直徑相當,十分喜人。從一個藍色彩鋼房邊側小道而下,往溝底走去。通溝底,是一段不及一米寬的羊腸小道。
先下一個小土坡,一戶人家院門前開墾出來的小塊菜地內,大蔥擎着好多粗毛筆尖一樣的花骨朵。小片韭菜,綠油閃亮。用細木棍做成的柵欄圍范而成的羊圈內,一隻小羊羔或因我的腳步聲,朝我欣欣張望。好一派山間靜美的晨景!
小路迴轉,朝右扭頭,忽見一匹石馬半跪在下面不遠處。這應是傳說中的馬刨泉了!我心情激動。看了一眼手機,步行三十五分鐘,我輕鬆抵達目的地。
再下一個坡塄,即來到石馬前。石馬體長約2.5米,高約2米,兩條後腿跪姿,左前腿站姿,右前腿刨姿。石馬的馬耳、馬臉、馬鼻,馬嘴、馬牙、馬鬃、馬身、馬尾,皆雕刻得很到位。馬牙雕得很逼真,上下各雕了12顆牙齒。馬眼突出,鼻孔若真,這匹馬雕刻得活靈活現,富有神韻。
石馬身後的土台上,建了一間小水房,約12平米,坡屋頂。水房門緊鎖,不見管理員,所以不能親睹馬刨泉的神秘源頭。門口灰磚牆上,張貼着綏德縣環境保護局關於水源保護的相關規定。棗紅色防盜門上貼着過年時的一副對聯,上聯:新春富旺迎好運,下聯:佳節吉祥開門紅。門楣不見橫批,但見門中位置,與對聯下邊線平齊,貼「細水長流」四個字。我發現這有兩處疑點:一、不見橫批,二、「細水長流」究竟與對聯橫批有何關係? 關於馬刨泉,有一段美麗傳說「北宋名將楊六郎,被金兵圍困,水源斷絕。天命六郎的坐騎刨山寨,清泉湧出,救了將士性命,楊家將兵敗為勝。」至今,党家溝村人仍飲用馬刨泉水。在水房右側,能看到從水房引出來一根管徑為50mm的白色給水管,地埋鋪設,延引至党家溝村。
環視馬刨泉四周地貌,左手邊,義水河近在咫尺,河對面山體為上土下石,樹木稀疏,山石參差。河水在不遠處匯成一處綠潭。此處河水可親,下坡不及二十米,即到河邊。水草飄蕩,柔長若發。岸石頗多,但多稜角,而非流水經年沖刷形成的卵石狀。
我在河邊逗留片刻,開始上坡。帶着剛才水房門上對聯的疑問,我返回党家溝新村。向一位在廣場樹蔭下閒坐的大伯打問,水房門所貼對聯的疑點。大伯搖頭,他不清楚此事。恰好這時迎面走來兩位三十來歲的少婦,我向其中一位請教此事,她很清楚。她說:「對聯橫批被風吹掉。'細水長流』不是白紙,而是黃表紙。過年時,這幾個字是在廟上祈福後貼上去的。時間久了,風吹日曬,褪色變白。'細水長流』與對聯是兩碼事。」她的一席話,拂去我心中的疑惑。我向她道謝告別。
很快,我從村子走至307國道,開始返程。
此番探尋,雖未親眼看到馬刨泉的泉水,水源保護,情理之中,不過看到石馬,內心欣慰。我已抵達傳說中的神泉處,這就足以!探尋訪幽,重在過程,這番結果,就很意滿。
馬刨泉,歷經千年,依然水脈涌旺,仍可滿足党家溝村人的生活用水,這是該村人的福氣。村有神泉,倍覺地靈,不同尋常。的確,党家溝村的居住環境和所耕土地,較我所見的周邊村子要好很多。剛才在党家溝新、老村岔路口處,我看到一大片開闊緩坡地,那樣的地段,幾近平地,可機械耕作,這無疑沾了地利之光。要比其他村耕種陡坡山地容易得多。
探尋馬刨泉,到党家溝村一游,感受不同山村的風貌,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党家溝新村,為一排排獨院,家家戶戶安裝太陽能,屋頂為太陽能板,自動發電。村莊有寬敞的健身廣場,邊側安裝數套健身器材。這對於周邊其他山村,這樣的山居環境着實令人羨慕。地方陽火,溝底寬闊。其他村子,很難找出這樣開闊的場地。多逼仄,狹小。 步行往返不及兩小時的探尋之旅,是我到陝北的首次徒步嘗試。快樂,在邁開腳步的過程中自然紛紛採擷入懷。
作者簡介
王文琴,女,愛好文學。現供職於寧夏固原市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