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是馬來西亞政府為吸引外國資金、促進旅遊、發展經濟而出台的一項政策,目的是鼓勵外籍人士在馬來西亞較長時間居住。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自實施以來,以其較低的門檻、較簡易的程序和較優惠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國外人士到馬定居,為馬來西亞吸引外來投資開闢了一條蹊徑,也成了馬來西亞旅遊業一道獨有的風景線[1]

目錄

歷史和背景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起源於1996年馬來西亞旅遊部對外國退休老人實施的一項較長時間居住計劃即「 銀髮族項目」,鼓勵外國的退休老人帶着自己的退休金到馬來西亞旅遊並長期居留生活。 由於該項目實施後效果良好,2002年政府決定把「銀髮族項目」正式更名為「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申請對象不再局限於退休老人,而是擴大到21歲以上的外籍人士。第二家園項目一經實施就得到了申請者的熱情響應,僅2003年一年,申請量就達到了1996~2002年的總和。截止2009年底,馬政府累計批准32063個符合條件的外籍個人或家庭到馬來西亞安家落戶。 中國一直排在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10大來源地之首,累計達到了4111家,申請者主要來自沿海省份和東北三省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緊隨其後的是孟加拉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除英國之外,處於前10位的均為亞洲國家或地區[2]

移民優勢

較為優越的生活環境是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馬來西亞政治經濟環境穩定,基礎設施完善,海陸空交通便利,氣候常年溫暖適中,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種語言,生活方式中西合璧,消費水平偏低。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對中國人最具吸引的地方有以下四個方面:

美食

自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開始,中國人就開始在馬繁衍生息。馬來西亞華人已占其總人口24%左右,繁華地區的華人比例更高。雖然馬來語是其國語,但漢語(馬來西亞習慣稱華語)也被廣泛使用,除 普通話外, 廣東話、 福建話、 潮州話、 海南話和 客家話等是馬來西亞華人普遍使用的語言,為中國人到此定居奠定了語言基礎。馬來西亞的中餐館很多,這裡不僅可以品嘗當地華人烹製的馬來西亞風味中餐,還可享受中國廚師烹製的地道中餐川菜湘菜廣東菜等地方菜系隨處可見,甚至還有小肥羊火鍋、灌湯小籠包、手工拉麵、東北大拉皮、燒烤羊肉串等頗具中國地方風味的食物,絲毫不遜色於中國國內。

教育體制

中國人對子女教育高度重視,送孩子到海外接受西方教育已經成為近幾年的潮流。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的馬來西亞沿襲英聯邦國家的教育體系,有國立、私立和其他各類國際學校。任何級別的文憑均被歐、美、澳州所承認,且學費卻相當低廉,僅相當於英國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馬來西亞就讀的大專以上學歷學生均可以選2+1、1+2等(即2年在馬來西亞、1年在其他國家或1年在馬來西亞、2年在其他國家)等課程轉移的方式轉赴美、加、澳、紐等國繼續學業,而畢業文憑則由畢業學校發放,特別適合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一般而願意讓孩子拿到西方教育文憑的家庭

旅遊資源

馬來西亞擁有廣闊的海灘、奇特的海島、原始熱帶叢林、珍貴的動植物、千姿百態的洞穴、古老的民俗民風,別樣的熱帶旅遊資源,這些是馬來西亞長期吸引中國遊客的主要因素。馬來西亞也是高爾夫愛好者的首選國度,全國有近200個由國際知名人士設計的高爾夫球場,城市內、海灘邊均可灑脫揮杆;羽毛球是馬來西亞最為普及的一項球類運動,無論是城市還是鄉下,室內羽毛球場隨處可見。定居者可以低廉價格盡情享受高品位運動帶來的美好時光。

視頻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 相關視頻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項目常見問題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