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牙棗又稱子彈頭棗、北京馬牙棗、白馬牙棗、尖尖棗、美人指,因棗果果實為長錐形至長卵形,下圓上尖,上部歪向一側,形似馬牙而得名。大小較均勻,果皮紅色,果肉淡綠色,緻密細嫩,多汁味極甜。鮮棗含糖量35.3%,每百克含維生素C332.86毫克,可食率92.94%,品質上等;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較其他棗類成熟期早。山東山西運城市臨猗縣廟上鄉(浪郎棗果接待站)等地均有種植。

目錄

製作方法

馬牙棗先用鮮熟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覆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因其製成的顏色及製作的工藝,又稱馬牙棗為黑棗、熏棗或焦棗。

歷史淵源

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秋》:「京師棗有數品:靈棗、牙棗、青州棗、亳州棗。」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棗》﹝集解﹞引寇宗奭曰:「又有牙棗,先眾棗熟,亦甘美,微酸而尖長。」[1]

功效

泡製而成的馬牙栆是大棗干品,其補益作用大於鮮品,相比紅棗,它的養血補中作用更強。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極強的增強體內免疫力的作用,並對賁門癌、肺癌、吐血有明顯的療效。

性味甘溫,能滋補肝腎,潤燥生津。

最大的營養價值是在於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與果膠,可以幫助消化和軟便。

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等。以含維生素C和鈣質、鐵質最多)。

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多用於補血和作為調理藥物,對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有一定療效。馬牙栆有加強補血的效果。

馬牙棗鄉間故事

相傳,在唐代貞觀年間,同州有一位名叫張誠的貧苦僱工,為人憨厚,勤勞質樸,有一手務棗樹的好技藝,他務出的馬牙棗形大,皮薄,肉厚,質嫩,汁多味甜,遠近聞名,但在當地惡霸地主的壓榨盤剝下,只得被財主王尚禮雇去栽培棗樹。那王尚禮是一個異常吝嗇貪婪的人物,不僅逼迫張誠每天長時間勞作,而且一天只讓他吃一頓飯,還只是一個冷冰冰、硬邦邦的「蒸餅」(蒸饃)。張誠晝夜不停地拚命勞作着,但是仍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一天,他實在餓得發慌,就撿拾落在樹下的爛棗加上揉碎的蒸餅煮成糊糊充飢。他吃後感覺很舒適,漸漸地,一日三餐就以此果腹了。俗話說:「每日三顆棗,一生都不老」。緊張繁忙的秋收季節之後,令王尚禮驚詫的是張誠不但沒有枯瘦如柴,反而容顏紅潤,精神煥發,身體壯碩了許多。面對王尚禮的百般質問,張誠如實俱答,但王尚禮深疑不信,第二年便以偷賣他家紅棗的罪名將張誠解僱了。

被解僱的張誠從食用棗肉糊糊得到啟示,索性放棄了務棗樹手藝,在同州城內開起了一家專賣棗肉糊糊的小店,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宣傳紅棗沫糊糊的滋補強身之效。同時,在製作工藝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在以馬牙棗為原料的基礎上,添加麵粉、豇豆等,使得棗肉糊糊更加香甜可口。童叟無欺的誠信和物美價廉的品質,使得小店一開張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時間顧客盈門。同州棗沫糊的美名不脛而走,不僅馳名關中東府,而且逐漸傳到京都長安(今西安市)。在那裡更是贏得藥王孫思邈的讚許和推崇,被其譽為「長生棗粥」。歷盡千年風霜雪雨,棗沫糊這種美食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出色的滋補效果,深受百姓的喜愛,延續傳承,經久不衰。

黑棗和馬牙棗

外觀區別

首先,在外觀上面,黑棗和馬牙棗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通過顏色上面的差異就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黑棗顧名思義,顏色就是黑色的,而馬牙棗也一般來說是暗紅色的,同時也可以根據一定的氣味來進行辨別,因為黑棗本身並不是屬於棗類,它是屬於柿類,而馬牙棗則是屬於棗類,當然,通過形狀也能夠看出來,馬牙棗會呈現出馬牙的形狀,所以相對來說,通過這些方法也能夠進行很好的區分。

營養價值區別

黑棗和馬牙棗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高,當然二者也是有一定的區別,這主要是和它們的本身屬性有一定的關係,黑棗更多的是幫助我們的身體進行脾胃的調節,馬牙棗則是有一定的補血的功能,最主要是和其中的營養成分以及相應的微量元素有關係,它們都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脂肪等營養元素,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也是有很好的營養滋補作用,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多進行嘗試,對我們的身體來說,也是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

吃法區別

黑棗和馬牙棗的吃法上面的區別,相對來說並不是特別的大,因為二者都可以直接生吃,同時也可以進行泡水以及熬粥等,都是能夠很好的發揮它的作用,當然,建議多進行蒸煮類的做法,這樣子可以更好的將其中的營養元素釋放出來,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也能夠更好地吸收,這樣子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身體進行營養的補充。[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