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耳他巨石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耳他巨石廟亦稱為「馬耳他巨石文化時代的神殿」或「屬於巨石文化時代的馬耳他的神殿」,是馬耳他在戈佐島等地的著名歷史古蹟。這裡不僅有-時代的宏偉建築,而且還有眾多更為古老得多的、新石器時代的神廟遺蹟。這些遠古的建築都用巨大的石塊建成,雖大多已在悠久的歲月中坍塌,但基本結構仍較完好。這些巨石建築氣魄宏大,所用的石灰石有的雕鑿粗糙,有的琢磨光滑。其建築物本身有的牆上有粉飾,有的還看得出來當年的精細雕刻。在眾多的神殿中,尤以傑剛梯亞神殿和哈格爾基姆神殿聞名於世。其中傑剛梯亞神殿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神殿,其建築結構之複雜,工藝之精湛,堪稱奇蹟。198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

中文名 馬耳他巨石廟

外文名 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

地理位置 地中海中部

著名景點 地下建築、巨石廟等

別 名 馬耳他巨石文化時代的神殿

遺產描述

馬耳他巨石廟亦稱為「馬耳他巨石文化時代的神殿」或「屬於巨石文化時代的馬耳他的神殿」,是歐洲地中海地區的馬耳他共和國的著名歷史古蹟[1] 。在馬耳他境內有7座史前時期的巨石廟散落於馬耳他和戈佐島各地。雄偉壯觀的馬耳他廟有的單獨存在,有的構成神廟群,它們是史前歐洲極具神秘色彩的建築之一。在眾多的神殿中,尤以傑剛梯亞神殿和哈格爾基姆神殿聞名於世。其中傑剛梯亞神殿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神殿,其建築結構之複雜,工藝之精湛,堪稱奇蹟。198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c(iv),馬耳他巨石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80年稱作GgantijaTemples(傑剛梯亞廟群),1992年擴展範圍並改為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馬耳他巨石廟)。

歷史淵源

在馬耳他神廟中規模最大也最著名的要屬塔爾申神廟。很久以來,島上塔爾申村附近的農民在犁地時就常遇到犁被地下的大石塊碰壞的情況。但樸實的農民們並未想到刨根問底,直到1913年,當地有個人才將此報告了島上的有關部門。考古學家經過挖掘發現,這裡竟然是歐洲最大的石器時代廟宇的遺蹟之一。由於年代久遠,塔爾申神廟只有較低的外圍牆和地基還基本保持完整。但通過艱難細緻的考證,考古學家們終於把這座約建造於5000年前的廟宇的原貌重新拼砌出來。這座神廟遺蹟占地達8萬平方米,已挖掘出來的有幾間廳房,包括一座廟宇的兩個大廳,另一座大殿的一個大廳以及第三個大殿的進口。通過反覆考證,考古學家認為,塔爾申神廟的頂蓋似乎是用橫樑加樹枝再覆以黏土或者石灰石造成的。神廟的大廳前有個前院通往廟內。神廟厚厚的外牆嵌有石灰石板。有關人員發現,石牆上的石頭與石頭之間沒有灰漿黏合,牆頂上砌有石磚及其楣石。那麼,馬耳他島上的這些巨石神廟到底是什麼人建造、又是如何建造的呢?再進一步追問,那些遠古時代的人們為什麼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築,它的目的和用途又是什麼呢?

地理地貌

馬耳他位於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臟」之稱,面積316平方公里,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耳他島、戈佐、科米諾、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小島組成,其中馬耳他島面積最大,為24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0公里[2] 。馬耳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馬耳他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於首都瓦萊塔與比爾古、聖格萊亞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間,港區海岸線長15.56公里,萬噸貨輪可進港裝卸貨物,年吞吐量為160萬噸。港內有多處深水碼頭以及裝卸、加油和儲糧等設施。瓦萊塔(Valletta)是一座歐洲文化名城,以聖約翰騎士團第六任首領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它有許多有趣的別名,諸如「聖約翰騎士團之城」、「巴洛克的偉大傑作」、「歐洲藝術之城」等。人口約7100人(2004年)。在戈佐島,有兩個「詹蒂亞」廟宇。「詹蒂亞」在馬耳他語中是「大得驚人」的意思。兩個廟宇中較大的一個包括三個苜蓿形狀的房間,大約有30米寬。其中最大房間的前院有一個石圈,大概是用來做儀式的炭盆。在後部,有一個桌子狀的結構,至於它的用途,人們尚不得知。

藝術風格

馬耳他真是個神奇的島國。在這個小小的國家,不僅有十字軍時代的宏偉建築,而且還有眾多更為古老得多的、新石器時代的神廟遺蹟。這些遠古的建築都用巨大的石塊建成,散布在馬耳他島上的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亞、哈爾。薩夫列尼以及塔爾申等地區的村落中。雖大多已在過於悠久的歲月中坍塌,但基本結構仍較完好。這些巨石建築氣魄非常宏大,所用的石灰石有的雕鑿粗糙,有的琢磨光滑。其建築物本身有的牆上有粉飾,有的還看得出來當年的精細雕刻。在這些巨石建築遺蹟中,考古學家們發現裡面有黝黑的凹室,看起來很像神龕,還有平滑的石塊酷似祭壇,猜測它們是一些祭祀用的建築,所以就把這些建築物稱做神廟。在這些巨石建築中,最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戈佐島上的吉干提亞神廟。這座神廟經考證建於公元前2500年前,當地人稱之為「戈甘蒂扎」,意思是「巨人的傑作」。它面向東南,背朝西北,是用硬質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的。這座神廟正面高達8米以上,用緊密銜接的石灰石板拼成,被稱為世界建築史上最早運用拼接技巧建成的傑作。神殿內部使用的是軟質石灰岩,有多處精美的裝飾。神殿最早只有南廟後部的3個穹頂,後來又增建了兩個小穹頂。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神殿外牆最後部分所用的石材竟然高達6米。在人類還沒有發明任何機械的史前時代,這樣巨大的石塊是怎樣運送到工地的,至今還無人能夠回答。坐落在馬耳他島嶼上的哈加琴姆神廟也是用巨石建成,是當時建築技術的極品,也是最複雜的巨石遺蹟之一。考古人員發現,這裡很多石頭的位置都是精心安排的,似乎有着令人難以理解的宗教意義。其中一塊長達660米用做鋪路石的大石板,是馬耳他群島所有的神廟中最為巨大、也最令人矚目的超巨型石塊。在這座巨石神廟中,人們可以看到,在通往神殿門洞內的兩側,有一些用巨大的石塊做成的「石桌」,這些「石桌」到底是祭台還是柱基,至今仍未定論。在這座神廟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多尊母神的小石像,有人據此估計這座神廟與當時的母神崇拜有關。穆那德利亞神廟俯瞰地中海,其扇形的基本構造因峭壁的掩遮,而減少了風化的侵蝕,保存得相當完整,非常清晰地呈現出馬耳他巨石建築的特徵。這座廟宇大約建於4500年前,它又被稱為「太陽神廟」。有人仔細測量了這座神廟後提出,這座廟宇實際上是一座遠古時代的「太陽鍾」。根據太陽光線投射在神廟內的祭壇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準確地顯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節令。直到現在,這些神奇的功能依然存在。這又引發了人們新的猜測:有人提出,4500年前,神廟的建造者們怎麼能有那麼高深的天文學和曆法知識,能夠周密地計算出太陽光線的位置呢?

視頻

夏至,在馬耳他史前巨石神廟見證日出奇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