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鞍山市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鞍山市圖書館為馬鞍山市立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圖書館安徽省最大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該館創立於1974年10月,其前身為1955年8月成立的礦區政府文衛股圖書室,1957年建市後改為市文化館圖書室。建館後最早的館址位於花山區湖北路12號,1996年9月遷至艷陽路56號,2009年5月再遷今址。新館建築由澳大利亞TMG集團設計,坐南朝北,東西分別與大劇院博物館相鄰,北為市文化廣場,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館內設有吳泰昌捐書閣,收藏有吳泰昌所捐贈的圖書5422冊,大部分為改革開放後出版的當代文學作品,包含葉聖陶冰心夏衍等作家簽名本2295冊。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結果公布,馬鞍山市圖書館被為一級圖書館[1]

簡介

馬鞍山市圖書館主要職責:保存借閱圖書資料,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圖書、文獻、報刊、音像資料的采編與儲藏、圖書資料借閱、圖書館學研究、圖書、期刊、資料編輯出版、知識培訓與社會教育。提供個性化服務、虛擬參考諮詢服務、視頻點播服務、遠程教育服務、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服務和決策諮詢服務等。馬鞍山市圖書館正式建館於1974年10月19日,共經歷了五個階段的發展。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馬鞍山礦區人民政府圖書室(1955年8月至1957年秋)。它位於金字塘畔,初期只有1名工作人員。1956籌備建市時,遷至幸福路現財貿大樓西側二樓樓下,有2名工作人員。設有報刊閱覽室和借書處,藏書3000餘冊,擁有固定讀者100餘人,每周開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100人次。

第二階段為市文化館圖書室(1957年建市至1974年4月),位於財貿大樓西側二樓,隸屬於市文化館,曾先後命名為「馬鞍山市第一圖書館」和「馬鞍山市圖書館」。工作人員5名,設報刊閱覽室和借書處。1965年末藏書17016冊。「文革」期間,藏書遭到重大損失。截至1970年,藏書約20400冊。1972年6月,圖書室遷至解放路市展覽館南二樓,開設外借處、閱覽室、報刊室和少兒圖書閱覽室。擁有固定讀者800餘人,每周開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200人次。

第三階段是市圖書館正式建立階段(1974年4月至1996年9月)。1973年10月,經市革委會批准,投資10萬元,在花山地區建立新館,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1974年4月,圖書館與文化館正式分家,馬鞍山市圖書館獨立建館。第一任館長朱伯謀,副館長任緒英。

1975年9月,館舍落成,實際投資149500元,建築面積1318平方米。新館共有三層,一、二層分別設文藝圖書外借處、科技圖書外借處、報刊閱覽室、圖書閱覽室;三層為講演廳及辦公用房。自1974年4月至1985年底,全館工作人員由3人增至31人,藏書由2124種,34215冊,增加到20580種177000多冊。

第四階段是新建馬鞍山市圖書館(1996年9月至2009年5月)。隨着馬鞍山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館舍條件已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馬鞍山市圖書館新館。新館位於馬鞍山市文化商業中心區域(艷陽路56號),毗鄰美麗的南湖,地理環境優越,是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觀。

館舍占地14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900平方米,共擁有閱覽座位500餘個,藏書33萬餘冊(含電子圖書9萬餘冊),報紙100餘種、期刊500餘種。年接待讀者2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讀者2萬人次。

第五階段是第二次建立馬鞍山市圖書館新館(現館,2009年5月開放)。新館建成於2008年12月31日,2009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新館與博物館、大劇院於2008年被列為馬鞍山市三大文化工程,是我市最大的文獻資源中心[2],同時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設計藏書量140萬冊。2010年6月,馬鞍山市圖書館實行了免費開放,將開放時間延長到每周78小時。自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年接待讀者人數超過50萬人次。

視頻

馬鞍山市圖書館 相關視頻

馬鞍山市圖書館對全市24小時自助圖書館進行圖書更新
馬鞍山市有聲圖書館盲人聽書機外借啟動儀式舉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