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谷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駱谷道又名儻駱道。古代關中通漢中要道。《新唐書·地理志》: 「有駱谷路,南口曰儻谷(今陝西洋縣北),北口曰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中沿駱谷水、儻水河谷行。三國時,魏兩次經駱谷道伐蜀; 姜維也於延熙二十年(257)經該道伐魏。後代廢塞,唐兩次重開。建中四年(783)德宗避亂南鄭,廣明元年(880)僖宗自長安入蜀,都經此道。唐代詩文多有該道的吟詠。
簡介
儻駱道是古棧道名。儻駱道得名於其南口位於漢中洋縣儻水河口,北口位於周至縣西駱峪。儻駱道長約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連雲棧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從西安飛往漢中的飛機航線,就是沿着儻駱道飛行的。
發展歷史
儻駱道之名,三國時期始見於歷史記載。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率兵伐蜀,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之後,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大將軍諸葛誕叛於淮南壽春,蜀將姜維乘虛兵向秦川,率兵數萬人出駱谷」。到三國末期,魏將鍾會統十萬餘眾,分道從斜谷、駱谷出兵滅蜀。
儻駱道是由長安翻越秦嶺通達漢中、四川的又一驛道。因自長安南去取此道必先經周至縣西駱谷,故稱儻駱道。又因循此道翻越秦嶺後南面出口為漢江支流儻水河谷,故又稱儻駱道。
儻駱道雖得名於儻谷和駱谷,但兩谷並不直接相通,中間要經過西駱谷水、黑水、湑水、酉水、儻水等河谷,翻越西駱谷水與黑水之間的十八盤嶺、黑水與湑水之間的秦嶺主脊、湑水與酉水之間的興隆嶺、酉水與儻水之間的牛嶺和貫嶺梁等四五座大山嶺,而且西駱水河谷(約20公里)與儻水河谷(約50公里)的路段僅占全程約1/7,所以,儻駱道是由眾多谷道組成的一條迂迴曲折的山谷道路。
儻駱道的經地大體是:由長安向西南,經戶縣至周至,轉西南30里從西駱谷入秦嶺,越駱谷關,循黑河支流陳家河上游翻越老君嶺,沿八斗河、大蟒河河谷上行,溯黑河西源越秦嶺至都督門,進入漢江支流湑水上源,再向西南翻越興隆山至酉水上游的洋縣華陽鎮,由華陽鎮向東南沿酉水經茅坪過八里關,又越貫嶺梁經白草驛,出儻谷口;或由華陽鎮向西南,越牛嶺順酉水支流八里河至八里關;或由八里河谷的黑峽、大店子越嶺過四郎出儻谷;也可由牛嶺折西南至鐵河,循儻水河谷至洋縣。由洋縣沿漢江北岸渡湑水,經流王城、城固縣、柳林鎮達於漢中。路線全長約765里,其中谷道約500里,較之散關道、褒斜道、子午道等其他通往陝南的驛道較為捷近。
儻駱道雖有路途近捷之利,但途中翻越的幾座山嶺高度遠超過其他各道,路途異常艱險。駱谷關附近的十八盤和老君嶺山勢險峻,老君嶺至都督門一段道路,蜿蜒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南側黑河各支流間,升降起伏於人煙稀少、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中。洋州真符縣境有屈曲84里的八十四盤,不僅「絕欄縈迴,危棧綿亘」,而且還有被稱為「黃泉」的險地,多有毒蟲猛獸,行人視為畏途。故儻駱道開闢利用較晚,被用作官驛大道的時間也較短。
三國時期,儻駱道主要用於軍事活動。南北朝時期關中與漢中分屬兩個割據政權,儻駱道荒廢不通。隋朝對儻駱道又開通利用,並在周至縣駱谷關「設關官」。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亦「開儻駱道以通梁州」。唐代中後期儻駱道使用最為頻繁,特別是「安史之亂」後,皇帝、官員為求便捷,多取儻駱道往返於長安、漢中之間。至唐憲宗年間(公元806~820年)朝臣文士途經儻駱道者甚多,行旅益盛。著名詩人白居易、岑參、元稹、韓琮、崔覲等均曾著詩於儻駱道。柳宗元在貞元年間作《館驛使壁記》,列舉當時京都長安通向四面八方的驛站,入川驛路,獨舉駱谷,由此可見,唐中期以後是儻駱道使用的鼎盛時期。北宋時期,儻駱道一度仍為驛道。宋敏求《長安志》曾記載其間所經驛館多處。南宋時與金兵軍事對峙,儻駱道也發揮重要作用,金帝完顏亮分道攻宋,宋吳璘部別軍姚仲出儻駱道反擊。陸游《憶南鄭歸游》詩有「千艘漕粟魚關北,一點烽傳駱谷東」之句。
元代以後,儻駱道荒廢不通。據明嘉靖《漢中府志》記:「洋縣之北,林深谷邃,蟠亘千里,為梁、雍第一奧阻」。
西安市境內的儻駱道遺蹟主要分布在周至縣關嶺梁以北的西駱峪河谷段,八斗河、大蟒河、父子嶺段、厚畛子一帶黑河上遊河谷段和都督門湑水上游段等處,多有棧道、棧孔、石棧、石砭路、棧橋等遺存。鼓轟潭附近大蟒河兩岸分別有1米多高的石樁3個,似為架設索橋而設。大蟒河今公路橋旁河床兩岸及河心巨石上亦有橋柱孔遺蹟數個,說明古儻駱道曾在此架設橋樑。
地理環境
儻駱道又名黨駱道,駱谷道,始通於三國,是穿越秦嶺,連通關中與漢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經由此路至漢中、四川。
儻駱道北口在周至縣西駱峪(駱谷),向西南經太白、洋縣,三次翻秦嶺及其支脈,出儻水谷(儻谷)至漢中盆地,古道全長約200公里。
儻駱道一線的棧道、棧橋、摩崖碑刻等遺存共發現50餘處,主要分布於西駱河、黑河水,儻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棧孔多開鑿於河流一側的懸崖壁上下,個別地點的棧孔多達70餘個。棧孔以方形和圓形為主,也有呈馬蹄形、三角形的。棧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干梁無柱式、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儻駱道,因南口曰儻(在陝西洋縣境內)北口曰駱(在陝西周至縣境內),故名,又叫駱谷道,長約500華里。在中國歷史上穿越秦嶺的諸條古棧道中,儻駱道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圍的五、六座分水嶺,人煙稀少,猛獸出沒,是最便捷也最艱險的一條。秦嶺橫亘中國中部,被稱為華夏龍脈,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大致而言,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以南就是長江流域了。《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古道穿越秦嶺,艱險不言而喻,詩仙李太白有《蜀道難》嘆曰:「……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石梯石棧相鈎連……」
地勢險峻
佛坪山里隱藏着一條有名的古道,叫儻駱道,是舊時入蜀的7條蜀道[1]之一。儻駱道北從陝西周至駱峪進秦嶺,南由洋縣儻水河谷出,至漢中,是褒斜道、文川道、子午道、金牛道、故道、連雲棧道等蜀道中最近捷也是最險峻的一條道路。
儻駱道因為是北從周至駱峪進秦嶺,南從洋縣儻水河谷出到漢中,進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儻駱道,全長240公里,是當年所有棧道中長安往漢中方向最近、也最險峻的一條古道[2]。
參考文獻
- ↑ 探秘漢中古蜀道:不僅僅是荔枝的快遞之路 ,搜狐,2024-10-26
- ↑ 古道探秘:重走歷史之路,揭秘周邊古道文化 ,搜狐,古道探秘:重走歷史之路,揭秘周邊古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