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骨質增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症狀體徵

1.頸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

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2. 腰椎骨質增生:

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3.膝關節骨質增生:

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併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治療方法

預防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只能是多補充鈣質。   

骨質增生的預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係。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治療方法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外用藥

(1)骨痛靈酊

[成份]雪上一支蒿 乾薑、龍血竭 乳香、沒藥、冰片等。功效: 溫經散寒,祛風活血,通絡止痛。適用於腰、頸椎骨質增生,骨性關節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具有鎮痛、抗炎、改善微循環等三大作用。   

骨痛靈酊核心機理為:定位吸附感應療法。因產品具有很好的消炎效果,結合治療時的生理反應,最後將產品機理分為三步,稱為骨痛靈酊「骨病三步療法」機理:

第1步:定位鎮痛。運用先進的分子篩提煉出藥物小分子,精確定位,通過不飽和透骨給藥直達體內患處,在10平方厘米的痛部範圍內,藥物小分子都能準確找到痛點,並迅速對痛點骨組織進行疏通,恢復組織養分供給,快速達到止痛目的。[1] 

第2步:吸附消炎。其藥物功效小分子對壞死細胞進行有力撞擊,清理壞死細胞,將其吸附並排出體外。隨着功效小分子撞擊速度的加劇,骨組織有針刺感,並伴隨輕微的發熱發燙,最後徹底清除受損組織炎症,消除腫脹現象。[2]  

第3步:感應修復。在定位鎮痛、吸附消炎後,持久的藥物功效小分子在細胞組織內循環,激活休克的成骨細胞,並修復受損細胞,優化成骨細胞生長環境,全面修復骨組織受損部位,恢復骨組織的原有系統功能,使骨骼轉動自如,長期使用可根除骨病。  

[用法用量] 外用,一次10毫升,一日1次。將藥液浸於敷帶上貼敷患處30~60分鐘;20天為一療程。用藥部位3小時內不得吹風,不得接觸冷水。   

(2) 鸛草膏。藥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藥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淨,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藥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藥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淨油30ml,小張淨油15ml。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用法:貼患處。   

(3)石虎膏。藥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藥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藥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淨油30ml,小張淨油15ml。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用法:貼患處。   

(4)蜂毒古今貼。藥物組成及製法: 蜂毒、羌活、乳香、紅花、川芎、三棱、冰片、大黃、木鱉子、玄參、生地、金銀藤、、甘草、土貝母、黃芪、當歸、薄荷梗、赤芍、白芷、杏仁、黃柏、僵蠶、生山甲、全蠍、生南星、蟬退、牡蠣、生半夏、羌活、防風、連翹、蒼朮、香附、橘皮、五倍子、蓖麻子、川連、細辛、官桂、丁香、頭髮、桑枝、槐條、柳條、蒼耳子、老蒜、蔥白、生薑等四十七味中藥經古法熬製而成。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主治: 頸椎病,腰椎肩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筋骨扭傷、骨質增生、骨刺、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一應骨病。用法: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藥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六天,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交互換貼一次,效果更好。   

骨質增生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經驗方   

1. 骨質增生的早期:中醫認為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桃紅四物湯」加味,方藥: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朮10克、雞血藤15克、丹參15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急性發作而疼痛較甚者,加乳香5克、沒藥5克、鈎藤10克、絲瓜絡6克。氣血虛弱者,加黃芪15克、何首烏30克。另用白花蛇2條、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偏腎陰虛者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偏腎陽虛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2. 骨質增生的後期:中醫認為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複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泄;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中醫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方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參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各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濕熱者加蒼朮10克、黃柏10克。

== 骨質增生西醫治療方法 ==  

基本方法   

目前國內治療骨質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療都存着者局限。  

一、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藥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藥物為液體,易揮發,藥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二、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作用;

(2)消炎作用;

(3)止痛作用;

(4)促進傷口癒合作用;

(5)脫敏作用;

(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

(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三、西藥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四、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飲食保健

骨質增生食療(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諮詢醫生)   

一、蓮栗糯米糕:【材料】糯米粉500克,蓮子60克,栗子(鮮)60克,核桃60克,糖桂花15克,白砂糖50克。【做法】

1、將胡桃肉、蓮子、栗子仁煮熟去皮,壓爛成泥為糕粉。

2、糯米粉加沸水調和均勻,將糕粉、糯米細粉與白糖拌勻。

3、撒入桂花米,放入碗內,上籠蒸1~2小時至熟透,取出。   

二、羊肉胡蘿蔔湯:【材料】羊肉(瘦)280克,草果3克,豌豆50克,香菜10克,山藥100克,胡蘿蔔150克,蔥白10克,姜4克,黃酒10克,胡椒1克,鹽4克,醋15克。【做法】

1、將精羊肉洗淨,去筋膜,切成小塊。

2、豌豆洗淨,胡蘿蔔切除根,葉及尾尖,洗淨,切成細絲;山藥去皮刮淨,切成小薄片。香菜摘去根和老葉,洗淨;生薑洗淨切片;蔥洗淨,切段;草果仁裝入小紗布袋口內扎口。

3、將羊肉塊用沸水焯一下,以去血水和異味,放入鍋內。

4.鍋內加胡蘿蔔絲、山藥片、蔥白、薑片、黃酒、草果仁布袋、胡椒粉,適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去蔥、姜、草果仁布袋,加入豌豆煮沸。

6、再加鹽、香菜、醋,調味即可食用。   

三、鯪魚粉葛豬骨湯:【材料】鯪魚640克,葛根960克,豬脊骨480克,蜜棗20克,陳皮5克,花生油100克,鹽5克。   

【做法】

1、魚洗淨,粉葛去皮洗淨切塊,豬骨洗好。蜜棗去核沖洗,陳皮浸軟刮淨。

2、煲開水,放入粉葛、豬骨、紅棗和陳皮。另用油鹽將魚煎黃,煮約1小時後放入煲中,再煮1小時便成。   

四、杜仲30克,淫羊藿10克,威靈仙25克、牛膝20g。分別研粉,後混合拌勻,再取豬腰子(豬腎臟或羊腰子)8--12個,破開,洗去血液,再放入藥粉;攤勻後合緊,共放人碗內,加水少許,用鍋裝置火上久蒸。吃其豬腰子,飲其湯,每二日吃1劑,每日二次,早晚空腹,可連用2-4周(孕婦忌用)。   

== 骨質增生患者吃什麼對身體好? ==   

1、多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

摺疊編輯本段預防護理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的運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原因之一,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需要運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上佳方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必要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於運動,意義在於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病理病因

1. 原發性骨關節病是由於年齡增長,長期勞累,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鬆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從而引起關節炎。

2. 繼發性骨關節病多因關節創傷,發育畸形等導致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病理組織學改變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着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疾病診斷

(1)本病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現下肢麻木等症狀,查體可見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異常;腰椎兩側肌肉有壓痛。

(2)腰椎X線片的改變(正位,側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異常,腰椎側彎,腰椎椎體間隙變窄,腰椎椎體及小關節突增生,腰椎滑脫,椎間孔狹窄等改變。

(3)腰椎骨質增生症所產生的各種症狀應與多種腰椎疾病鑑別,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體發肓畸形,椎體腫瘤,腰椎結核等病。

檢查方法

骨關節炎病人若做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化驗檢查,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少數炎症嚴重者,血沉和C反應蛋白可輕度升高。

滑液檢查:受累關節如伴發攢膜炎可出現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細胞數不高(<20X109/升),多為單核細胞,攢液中可見軟骨或骨碎片顆粒,軟骨碎片中可見軟骨細胞。

關節鏡檢查:能直接觀察關節內部情況,能清楚觀察關節軟骨及其周圍組織,但由於本檢查畢竟屬於創傷性檢查,可能伴發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應,且費用較高,不可能作為常規檢查。

X線平片不僅仍為本病的常規檢查方法,有的學者還認為它是追蹤病情變化的金標準,拍膝關節片時,病人應取站立位拍前後位和側位片,髖關節和手關節可只拍前後位片,在早期階段,X線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見關節間隙不對稱性狹窄,關節面下骨硬化和變形,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面下囊腫和關節腔游離液體等,骨性關節炎的x線特點為:

①關節間隙狹窄,如在膝關節,可小於3毫米;

②關節面硬化變形;

③關節邊緣骨贅;

④關節鼠;

⑤軟骨下囊性變,其邊緣分界清楚;

⑥骨變形或關節半脫位。

X線片可分為五級,0級:無改變;1級:輕微骨贅 2級:明顯骨贅,關節間隙正常;3級:骨贅外關節間隙中度狹窄;4級:骨贅外關節間隙嚴重狹窄,伴軟骨下骨硬化。隨着影像學新技術如微焦攝影;CT,磁共振和三維重建等的應用,除對骨關節炎的診斷有幫助外,對詳細了解骨關節炎的病變進展及藥物療效都有參考價值。

併發症

根據骨質增生的部位的不同,可出現不同的併發症。

相關疾病

缺血性壞死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老年人類風濕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