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會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教會派(英語:High Church),亦稱高派教會,是指基督新教里的一種信仰模式和教會傳統,這個術語源自聖公宗(盎格魯宗、安立甘宗)並通常專指聖公會內部的高教會派,但其他教派如路德宗、長老宗、循道宗也有高教會派。該派崇尚古老繁華的禮儀,主張大量恢復天主教傳統(主要指禮儀、美學、制度方面,不涉及神學、教義或教會學),因此也被稱為「盎格魯公教派」。與之對立的低教會派主張簡化教會禮拜儀式,思想上傾向清教徒團體。
一些被公眾認為是聖人的人[1],可能從沒有得到任何教會認可。即使在天主教內,不同教區和不同主教團對不同聖人的敬禮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團通常只敬禮本教團所認可的聖人;有些聖人則只在其家鄉受到敬禮。在東正教[2]中,於教區內去世的成員,一般會在所屬教區的禮儀中被曕仰。
簡介
在18、19世紀時,聖公宗內部發展出自由主義和福音復興運動,有別於前二者,此時的古典聖公宗被稱為「高教會派」或「正統派」。當時的高教會派信徒重視使徒統緒,他們認為必須擁有這種傳承才能代表普世教會的大公性。他們主張《聖經》至上,接受基本信條、探題以及公禱書的權威性,並珍視早期教父的著作。他們非常重視教條,強調「聖禮所帶來的恩典」這一教義。因為他們認為在聖禮恩典的滋養下,再以善功為基礎,信徒就可以獲得實用的內在靈性。與此相反的則是被認為是由聖靈催動的主觀體驗,這種體驗通常表現為無規則、難駕馭。最後,他們支持君王的權力,視國家的形成創立為神聖力量,是為天命。這些觀點被統稱為「教會原理」(Church Principles)。:624
19世紀時,由約書亞·華特遜、威廉·范·米爾德特、查爾斯·曼勒-薩頓、山繆·韋伯佛斯等人領導的哈克尼方陣就是典型的高教會派或聖公宗正統派運動。高教會派受到19世紀興起的牛津運動和安立甘大公主義的衝擊,牛津運動原本是由幾名高教會派的教士發起,但最終演變成安立甘大公主義運動。其中的主要人物若望·亨利·紐曼更是直接改宗了羅馬天主教。不過在彼得·班奈狄克·諾克斯(Peter Benedict Nockles)的著作《The Oxford Movement in Context: Anglican High Churchmanship, 1760-1857》於1994年出版後,人們開始重新發現高教會派。
視頻
高教會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搜狐,2020-06-05
- ↑ 東正教把斯大林「封聖」,其實他本想徹底把宗教從蘇聯清除 ,搜狐,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