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蹺王(丁大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蹺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高蹺王》中國當代作家丁大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高蹺王

黃檗山是「歌舞之鄉」,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生產隊,是民間歌舞發展的又一個高峰。人有我好,大埠河的鑼,王畈的唱,賀家的舞獅,西畈的採蓮船,高蹺灣的高蹺......

這一年鬧元宵,高蹺灣的高蹺隊參與踩街拜年。到戲坪生產隊,戲坪高蹺隊伴演。夜晚大紅燈籠高高照,絲弦鑼鼓聲中,兩支高蹺隊穿插表演,很是精彩。

高蹺灣王家祖籍遼西,遼西高蹺特點是翹高,最低的二尺七,最高的八尺,藝人需坐在房檐上綁蹺腿。由此遼西高蹺舞形成了扔、跨、蹲、別、擰等技巧,和美、浪、俏、哏、逗等形態,動作瀟灑漂亮,場面熱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表演特色。隨着人口遷徙,王家自遼西到婺源,其高蹺舞融合當地徽劇、儺舞,把個《水漫金山》《劉海戲金蟾》表演得妙處橫生。明初,王家踩高蹺一路踩到南昌筷子巷,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又從瓦屑壩上船到黃州上岸,被官府強行移民到大別山區。王家在黃檗山落地生根,起屋造田,繁衍子孫。王家的高蹺又融合當地民間歌舞,聲名鵲起。

這一晚,高蹺灣的高蹺隊把王家的高蹺舞表演得淋漓盡致,喝彩聲不斷。上門拜年,一般客隊要表演《拜新年五更調》,高蹺灣高蹺隊邊舞邊唱:

「正啦月喲喲,里來哎喲喲,是新咧哎年咧哎嗨喲,小郎的來給姐拜年啦,跪之在姐哎面前來哎嗨喲。」

按劇情,打頭的小生下跪拜年。踩高蹺下跪拜年也就做做樣子,花旦會在小生要跪未跪之時禮貌地阻止。可演對手戲的主隊花旦沒及時化解,小生只好按劇情「撲通」跪下,觀眾一驚。賀家雄獅搖頭擺尾趕來救場。小生不急,也不搭獅身,待花旦對唱:

「十指喲喲,尖尖哎喲喲,牽我哎郎起咧哎嗨喲,兄妹的二人拜個什麼年啦,坐下哎吃哎茶煙哎嗨喲。」

小生趁花旦表演彎腰之機,扯住尖尖十指一躍而起——由此扯住一段姻緣。掌聲雷動。那天小生踩的是「四季大發」翹高四尺八寸的高蹺,這一跪一起功力非凡,由此獲得高蹺王的美稱。人們開始注意到,高蹺王都是踩高蹺走路,上山下坎如履平地,天陰下雨腳不沾泥。

業精於勤。高蹺王很小就開始用心練習踩各種翹高的高蹺,虛心向技藝高超的長輩學習。

灌河把田疇分為東畈西畈。這年炎炎夏日,高蹺王和社員們正在西畈薅秧,一聲炸雷,突降暴雨,大伙兒趕緊往河東家裡跑。一時慌張,賀家把正在河灘玩沙的六歲小兒迎春忘掉。水漫沙灘,迎春哭叫着往一棵水曲柳上爬,洪水窮追不捨......幾個會水的漢子下水去救小兒,都被浪頭打回來。暴雨還在不停地下,洪水還在一個勁兒地漲,眼看淹到小兒迎春,人們在河東岸急得跺腳,迎春的娘急得跪地求菩薩。

這時,高蹺王從天而降,唱着山歌,踩着高蹺來到河邊,下到洪水裡,趔趔趄趄向小兒走去。今天高蹺王踩的是翹高八尺的高蹺,像個巨人,唱的山歌是「搶八句」:

「小花子,去河西,俺有三門好親戚。玉皇大帝俺干佬,王母娘娘俺二姨,萬歲還是俺姑表弟。我說這話玩友不信,花子花子還是備下牛皮。」

高蹺王是牛皮,翹高八尺的高蹺他踩過,可踩高蹺過河不比翻山越嶺,翻山越嶺能看清路。高蹺王踩着八尺高蹺,行走在齊腰深的洪水裡。大雨傾盆,濁浪滔天,水下有暗礁、旋渦......人們睜大眼睛心提到嗓窟眼,高蹺王總算走到水曲柳下,讓賀家小兒就勢騎到頸脖上,又冒雨趟着齊腰深的水,唱着「搶八句」趔趔趄趄地回到岸邊......

賀家端着厚禮,領着小兒迎春到高蹺王家拜謝,說小兒是你救的,就給你做乾兒子。高蹺王說,好哇,又多一個踩高蹺的徒弟。高蹺王的四個兒子都學踩高蹺。

一回生二回熟,再逢天陰下雨河灣漲水,河西的人急着到河東買鹽買藥,河東的人需要到河西弄菜找東西,都喊高蹺王幫忙,高蹺王名揚鄉里。

迎春從小學上到高中,高蹺王一路幫襯。迎春考上重點大學,山窩裡飛出金鳳凰,人們都說有高蹺王一半的功勞

迎春大學畢業做工程師,回家跟干佬商量,讀橋樑建築專業就是想圓兒時夢想,在東西畈灌河上建座橋......高蹺王只對民間歌舞感興趣,特別提到賀家獅子舞,說別人舞獅只敢爬五張八仙桌,賀家能爬七張,再爬上椅子,將長竹竿上綁的彩頭咬下來,凌空一躍,就地一滾,起身繼續表演,目前傳承缺人員資金。迎春說,我只能出點錢。

石拱橋通車儀式,高蹺王沒去參加。[1]

作者簡介

丁大成,河南商城縣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信陽市小小說學會副會長,《今日國土》特聘生態文學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