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閭(?~502年),本名高驢,字閻士,漁陽郡雍奴縣(今天津市武清區)人。北魏王朝宰相、散文家,追贈幽州刺史高洪之子。

  • 早年好學,文筆出眾,得到宰相崔浩賞拔。太平真君九年,拜中書博士。和平末年,遷中書侍郎。
  • 獻文帝即位,授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參決政務,選拔人才,賜爵安樂郡侯。承明初年,遷中書令、給事中,掌管朝廷機密和詔令撰寫,累遷中書監。
  • 太和年間,出任相州刺史,建議遷都鄴城和修建長城。宣武帝即位,遷太常卿,致仕還家。
  • 景明三年(502年),去世,追贈鎮北大將軍、幽州刺史,諡號為文。
  • 一生經歷六朝,文采與高允齊名,並稱「二高」,著有《高閭文集》三十卷、《燕志》十卷。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本名    高驢  
別名    高閭、高閻士      
字號    字閻士      
民族    漢      
官職    相州刺史、太常卿  
追贈    鎮北大將軍、幽州刺史    
諡號    文    
出生地   漁陽郡雍奴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502年 
所處時代    北魏
主要作品   《鹿苑頌》《北伐碑》    

人物生平

高閭,字閻士,幽州漁陽郡雍奴縣人。[1] 早年孤寒,勤奮好學,博涉經史,文才俊偉,下筆成章。高驢家貧,押送租稅進入平城,文書出眾。司徒崔浩見而奇之,幫他改名高閭,作為門客和幕僚。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初為中書博士。文成帝和平末年,遷中書侍郎。獻文帝即位,馮太后臨朝稱制,誅殺權臣乙弗渾,提拔高閭與高允進入禁內,參與決斷國家大政,授光祿大夫、吏部尚書,賜爵安樂郡侯。承明初年(467年),遷中書令、給事中,參豫朝廷機密,負責國家典章制度、詔書令檄頌讚等文書,累遷中書監。

太和年間,參與修定律法。上陳安邊之策,建議在六鎮之北修築長城。因事降職,出任相州刺史。認為遷都洛陽有十不便,建議遷都鄴城,反對孝文帝南征。

孝文帝說:「淮海是揚州,荊山及衡陽是荊州,這不是貼近嗎?」

宣武帝時期,累遷太常卿。景明三年(502年)十月,高閭在家中去世,獲贈鎮北將軍、幽州刺史,諡號為文。

人物成就

  • 高閭議政知無不言,為文風格優雅,與高允齊名,並稱「二高」。所作軍國書、檄、詔、令、碑、頌、銘、贊凡百有餘篇,著有文集三十卷,《魏書·本傳》行於世,如今已佚。[1]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
  • 高閭《論淮南不宜留戍表》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撰有《燕志》十卷,記錄北燕歷史。

史料記載

  • 《魏書·高閭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