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肉絲菇(林清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肉絲菇》中國現代作家林清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帶侄兒到鄉間的遊樂場去玩,無意間在龍眼樹下看到雞肉絲菇的蹤跡。

我對孩子們說:「這是雞肉絲菇,我們採回去給阿媽,阿媽一定會很高興的。」

大侄兒說:「叔叔,你不要亂采,我們自然課本里說,有許多菇類是有毒的。」

「不會的,叔叔認得雞肉絲菇。」我一邊採擷那些線條十分優美的菇,一邊向侄兒傳授爸爸教我分辨菇類有毒的方法。

從前鄉村生活清苦,春夏的雨後我們常到野外去采菇。大部分菇類是認識的,當然不會有毒,也有許多菇類是從未見過的,又如何未知道有無毒性呢?

爸爸教我們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水燒開,丟一朵菇進去,滾一滾,如果湯水依然清淨,就是可吃的菇;如果湯水變色,就是有毒的菇;如果湯水墨黑,就是可能致命的菇。

我們用這個最簡易有效的方法來檢驗菇類,可以說是萬無一失,我在鄉下吃了十幾年的菇,從未中毒。

侄兒聽了,非常開心,說:「我們自然老師從來沒有教過這個呢!」

我說:「是呀!你們自然老師的知識是來自課本,阿公的知識卻是來自土地和真正的自然,叔叔也只是學到一些皮毛而已。」

我們總共采了兩大袋雞肉絲菇,才踩着夕陽的光彩回家。

在路上,我想到所有的菇類里最令人懷念的就是雞肉絲菇的滋味,不論清燉。爆炒、煮湯、油炸,都是鮮美無比,特別是媽媽的廚藝很好,每次看到一大盤雞肉絲菇從灶間端出來,都使我們因為雀躍而心神震動。

為了形容這種菇的美味,從前難得吃肉的人以雞肉來比擬它,但是真正的雞肉,滋味也比不上雞肉絲菇的萬分之一呀!

當我們把兩大袋雞肉絲菇放在桌上時,媽媽歡喜得差一點說不出話來,隔了幾秒鐘才莊嚴無比的拈起一朵,放在鼻子深深的嗅聞,說:「很多年沒有吃到雞肉絲菇,自從你爸爸過世之後,再也沒有人上山去採過。」

媽媽只留下炒一盤的分量,其他的分成幾份,叫我們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媽媽說:「這麼多年,只要能吃到一朵雞肉絲菇,也會很感動呀!」

侄兒說:「更正,只要能看見或者聞到,就會很感動了。」

我們都忍不住大笑,我想到媽媽把自己最珍愛的東西送入的那種心懷,感動得心內一陣溫熱,不愧是我的媽媽。

夜裡,一家人圍着吃飯,不像童年時代,一大筷子的吃雞肉絲菇,每個人都是一朵一朵細細的咀嚼,仿佛要吃出那已失去許久的時光的滋味。

在靜默中,我好像聽見爸爸騎着鐵馬的聲音,爸爸習慣到家時在門口按車鈴,滴鈴——滴鈴——他的車把上總會掛着竹筍、野菜或山果,有時候,他會對在灶問忙着的媽媽大叫:「阿秀,今天有雞肉絲菇。」

然後,媽媽轉過頭來,臉上有非常燦爛的微笑。 [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