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三個館名一套班子),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館裡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管理面積約80萬平方米。

2016年12月,鴉片戰爭博物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1]

目錄

發展歷史

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博物館,三個館名一套班子),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是紀念性和遺址性相結合的專題博物館,管理的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見證,管理面積約80萬平方米。鴉片戰爭博物館始建於1957年,建館初期館名為「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更名為「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重新定名為「虎門林則徐紀念館」,為利於對鴉片戰爭遺址的管理,又增加一個館名——鴉片戰爭博物館。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後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遠炮台管理所,分別管理沙角和威遠島諸炮台遺址。1999年12月,海戰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鴉片戰爭博物館館內庭院面積寬闊,蔭如蓋,綠草如茵。中軸線上依次矗立着虎門人民抗英群像、林則徐塑像、館舍等。館舍仿古炮台的立面設計,雄偉莊嚴。院內南側是當年林則徐銷毀鴉片時所開挖的銷煙池。展館分4層,建築面積達2500平方米。陳列內容為《林則徐禁煙與鴉片戰爭史實》,詳細介紹了鴉片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展出了銷煙池的木樁、木板;林則徐手書的對聯、條幅;抗英時用過的武器;當年繳獲英軍的洋槍、洋炮等珍貴的實物資料。二樓「金鎖銅關」陳列,採用超視域背景畫加原大模型,復原了虎門要塞的雄偉場面,氣勢感人。館內大量使用場景復原、放映錄像等手段,整個陳列生動有趣。

鴉片戰爭博物館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海戰博物館」,位於虎門鎮南面社區,由陳列大樓、宣誓廣場、觀海長堤等組成紀念群體。基本陳列《鴉片戰爭海戰陳列》[2]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之最佳形式設計獎」。《虎門海戰半景畫》,採用藝術與相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全國禁毒教育展覽》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課堂,海戰博物館被列為全國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多年來,鴉片戰爭博物館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工作方針,努力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充分利用文物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每年接待國內外觀眾超過100萬人次。胡錦濤總書記等7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該館視察。

林則徐紀念館位於虎門鎮口社區,管理的銷煙池舊址是1839年林則徐銷毀英美鴉片的歷史遺存。具有炮台神韻的門樓、陳列大樓,抗英群雕、林則徐銅像、虎門銷化鴉片紀念碑、抗英大炮等,共同營造了濃郁的歷史氛圍。

海戰博物館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海戰博物館」,《虎門海戰半景畫》,採用藝術與聲、光相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全國禁毒教育展覽》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課堂,海戰博物館被列為全國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沙角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舊址位於虎門鎮沙角社區,保存完好並對外開放的有沙角門樓、瀕海台、臨高台、捕魚台、節兵義墳、林公則徐紀念碑、功勞炮、克虜伯大炮等文物遺存。沙角炮台是扼守珠江口的重要要塞,依山傍海,景色秀麗。

威遠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舊址位於虎門威遠島南面社區,包括威遠、鎮遠、靖遠、南山頂、蛇頭灣、鵝夷等炮台,這些炮台構成立體的海防防禦體系,被譽為「南方海上長城」。

視頻

鴉片戰爭博物館 相關視頻

雲遊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之硝煙前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