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鴨樹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鴨樹皮

鴨樹皮是一種中藥。別名:傘托樹皮。植物名:鵝掌紫。

性味

苦,涼。[1]

功效

鴨樹皮也叫傘托樹皮,是一種性涼、味苦,而且略帶香氣的特色中藥材,解表[註 1]和發汗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平時多用於傷寒發燒頭痛等疾病的治療,但是它單獨使用的時候比較少,多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2]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癢,消腫散瘀。根皮: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葉:外用治過敏性皮炎,濕疹。[3]

用量和用法

  1. 外感發熱頭痛,配伍用。
  2. 夾色傷寒,配伍用。

生長環境

本品為喬木,山地的疏樹林中,常見的多生長於較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

分布

我國南部和東南部各省極為常見的樹種。廣東各地、廣州郊區都有,此外越南亦有。

驗方

(治外感發熱夾色方)鴨腳樹皮5錢、簕角根5錢、狗肝菜5錢、榕樹須5錢、崗梅5錢、鷹不泊5錢、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

(方解)本飯簕角根、狗肝菜、鷹不泊、崗梅為治外感之藥;鴨腳樹皮、榕樹須則以治療夾色傷寒見長。組合成方,功效可靠。

方歌

(方歌)外感發熱夾色兼,鴨腳樹皮崗梅添,簕角榕須狗肝菜,鷹不泊來病可痊。

注釋

  1. 「解表」:解表,是指解除表證。凡能疏解肌表,促使發汗,解除表徵的藥物稱為解表藥。解表藥大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達到外邪從汗而外泄,表證得以解除,即《內經》所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意思。解表藥有溫性和涼性之分,它們的適應症也不相同。該類藥大多入肺經和膀胱經,故其適應證和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和臟腑有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