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寺·蓬萊鹿門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鹿門寺·蓬萊鹿門道》是北宋文學家李廌的作品之一。李廌詩歌在宋代詩壇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學價值。
李廌: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1]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有《師友談記》十卷、《德隅堂畫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傳。
“ |
蓬萊鹿門道,莽莽漢津渡。 川塗兩緬邈,今古同此路。 德公厭州里,翁媼是中去。 風流可引想,千載豹隱霧。 浩然遶城歸,羸馬琢妙句。 宿草被荒丘,寒榛軼驚兔。 昔我懷登臨,歲晏屬凝冱。 茲游愜於願,春仲忽雲暮。 杖策升翠麓,喟嘆憐老步。 冠雲得危亭,臨世濯凡趣。 蒿薺俯青林,繡繪辨紅樹。 他山照寸碧,迂江泫曦露。 我生老憂患,胸次貯百慮。 寓目宇宙間,猛省忘外慕。 前瞻萬松嶺,翠壁屹相顧。 輕飈觸纖柯,虛籟森已度。 甓道繞危巔,爽氣襲籃轝。 傳聞古道場,台殿若鱗布。 日者一昔災,楹棟皆若炬。 壞垣積煨燼,況乃金碧處。 山僧勤樸斲,堂構略已具。 童奴一萬指,役作供指呼。 當有鬼運牐,變現助持護。 蹇予藏史後,道骨天所付。 一為功名想,悞落塵土污。 華顛發先縞,黧面顏色故。 惟有炯炯心,從昔常自悟。 會當借岩谷,投老寄冠屨。 吹雲飯青精,煮石羹白芋。 神遊八極表,諷誦大人賦。 鵾鵬或圖南,為子閬風御。 |
” |
— [北宋]李廌 |
人物生平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華州人。家境貧寒,6歲而孤,但能勤奮自學。稍長,即以學問稱譽鄉里。
元豐年間(1078-1085),李廌到黃州(今湖北黃崗)拜謁著名文學家蘇軾。蘇軾對他的文章極為讚賞,認為筆墨翻瀾,有飛沙走石之勢,拍着他的背說:"你的才能,可敵萬人。"因受蘇軾賞識,故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一起,被人們稱為"蘇門六君子"。
後李廌舉進士不第,宰相呂大防為"失此奇才"而嘆,蘇軾與翰林學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薦,但因蘇、范二人相繼遭貶而不果。李廌從此絕意仕進,致力於撰文著書。
蘇軾去世後,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愴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2]"詞語奇壯,讀者無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生活清苦,卒年51歲。
李廌主要作品
《答趙士舞德茂宣義論宏詞書》是重要的文學批評作品。《師友談記》1卷,記載了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人關於治學為文的言論。為研究宋代文學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趙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陽。行槖中諸畫,廌皆為評品之曰《德隅齋畫品》。趙序有"鑒裁明當,語勝理詣,翰墨娟秀"之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稱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總錄藝術編》詩歌以七古和七絕為佳。內容多寫山水和羈旅,亦有贈答、題畫等作品。風格雄健奇麗。著有《濟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已佚。今本8卷是從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八卷輯出。《師友談記》有《叢書集成》本。
李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館《宋人集》丙編本(簡稱宜秋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