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冬(中藥) 別名;麥門冬沿階草不死藥禹餘糧

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較粗,

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莖很短,葉基生成叢,禾葉狀,

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種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麥冬原產中國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中國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陰濕處、林下或溪旁。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的乾燥塊根。

採收加工

浙江於栽培後第3年立夏時採挖,稱「杭麥冬」。麥冬挖起後,剪下塊根,

洗淨泥土,曬3~4天,堆通風處,使其反潮,蒸發水氣,約3日,

攤開再曬,如此反覆2~3次。曬乾後,除淨鬚根雜質即可。

藥材性狀

紡錘形或長圓形,兩端略尖,中部充實或略收縮,長1.5~3厘米,

直徑3~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未乾透時,

質較柔軟,干後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黃白色,角質樣,中央有細小中柱。氣微香,味微甜。

性味歸經

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

注意事項

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痰咳喘者均忌服。

植物文化

麥冬是中國第一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上品藥物,

同時,也是一直被人們稱為生於階沿,用為上品的養生佳品。

我們所熟悉的那棗核形的藥材,則是來自於其的肉質塊莖。

麥冬在河南禹州被人民稱為「禹韭」。

禹韭之名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地里的莊稼豐收了,

老百姓產的糧食吃不完,大禹就命令把剩餘的糧食倒進河中,

河中便長出了一種草,即麥冬。人們稱此草「禹餘糧」。

由於此草產於禹州,葉窄而細長,形似韭菜,故叫做「禹韭」、「禹霞」。

此草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功效,

故又被稱為「不死藥」[1]

綠化

麥冬還具有很高的綠化價值,它有常綠、耐蔭、耐寒、耐旱、抗病蟲害等多種優良性狀,園林綠化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銀邊麥冬、金邊闊葉麥冬、黑麥冬等具極佳的觀賞價值,

既可以用來進行室外綠化,又是不可多得的室內盆栽觀賞佳品,

其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

國外開發了很多觀賞麥冬品種

藥理研究

麥冬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增強耐缺氧,延長常壓缺氧的存活時間;

增強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緩衰老;抑制胃腸推進作用;抗菌。

麥冬為良好的養陰潤肺藥,近年來發現其在降低血糖的作用較好;臨床應用強心作用穩定而效果佳。

實驗還證明,麥冬中的水溶性多糖有抗缺氧和免疫促進作用[2]

現代研究結果表明,麥冬能改善心肌收縮力,對心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

由它作為主要成分的生脈散藥劑,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生脈」或「復脈」的效果。

藥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本草分經》稱麥冬「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

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

」中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

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麥冬主要含沿階草苷、甾體皂苷生物鹼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

具有抗疲勞、清除自由基、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

另外,麥冬有鎮靜、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腫瘤等作用,尤其對增進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此外,麥冬還有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處方中的常用品。

麥冬可代茶飲。取適量麥冬,開水浸泡,每天多服幾次,能有效緩解口乾渴的症狀。

部分糖尿病患者氣陰兩虛,因此飲用麥冬水時,可搭配一點黨參,更能起到補氣的作用。

麥冬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否則可能生痰生濕,

適得其反。另外,麥冬並非人人適合,脾胃虛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隨便食用麥冬,否則會加重病情

化學成分

含多種甾體皂苷,其中麥冬皂苷A含量最高,麥冬皂苷B次之;

此外含多種高異黃酮類化合物。從浙麥冬中還分離鑑定出5種黃酮類化合物。

另還含麥冬黃酮A、魯斯可皂昔元、薯蕷皂苷元、麥冬黃烷酮、α-廣藿香烯、十六烷酸乙酯、齊墩果酸等

參考文獻

{[reflist}}

  1. 不死藥、禹餘糧,搜狐網,
  2. 麥冬藥理研究,中藥查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