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積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積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東南部,東經105°25′-106°43′,北緯34°06′-34°48′。東接陝西省寶雞市,南鄰秦州區、兩當縣、徽縣,西靠甘谷縣,北連清水縣、秦安縣。東西長123千米,南北最寬處50千米,最窄處不足5千米,總面積3480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13年)。全區轄3個街道、15個鎮、2個鄉:道北街道、北道埠街道、橋南街道、社棠鎮、馬跑泉鎮、甘泉鎮、渭南鎮、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麥積鎮、石佛鎮、三岔鎮、利橋鎮、琥珀鎮、五龍鄉、黨川鄉。區政府駐道北街道區府路56號。

地處秦嶺北麓、渭河中游,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716米。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以秦嶺為分水嶺。渭河在境內長181千米,流域面積2180平方千米,支流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1300平方千米,支流有紅崖河、花廟河和白家河。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436.6毫米(2008年),年平均氣溫11.6℃,全年無霜期198天。景點有麥積山[1]、仙人崖、石門山、曲溪、卦台山、淨土寺、龍園、雙玉蘭堂、東柯草堂、風凰山、街亭古鎮、溫泉浴莊、馬跑泉公園等。

歷史沿革

麥積區之名,取「麥積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內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而得名。西漢時置綿諸、上圭2縣。唐為秦州上圭縣。元為秦州成紀縣。明廢成紀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隸甘肅承宣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秦州轄域內分設三岔廳,廳治初設三岔(今利橋鄉三岔村),不久正式建吳砦(今三岔鄉),轄境內東南部73村,境內其餘地方仍直屬秦州。

民國二年(1913年)2月,秦州直轄地改為天水縣,治今天水市區,隸屬甘肅省隴南道(不久改稱渭川道);三岔廳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設警察分廳。民國16年(1927年),改渭川道為渭川區行政公署。民國24年(1935年)改為甘肅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天水縣(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縣人民政府,縣治設今天水市,隸天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轄原縣城及近郊區,縣城以外農村為天水縣。今麥積區境屬天水縣。1950年2月,西北軍政委負會正式行文批准設立天水市(縣級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縣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區天水郡村)。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1961年12月,縣、市分設,恢復天水縣建制,縣治設今秦州區天水郡,1962年7月遷北道埠(今麥積城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常住總人口542916人,其中,道北街道17258人,道南街道24850人,橋南街道30226人,寨子街道12782人,社棠鎮30178人,馬跑泉鎮55196人,渭南鄉36989人,石佛鄉35701人,中灘鄉24728人,西山坪鄉14838人,南河川鄉13496人,新陽鄉23610人,風凰鄉9643人,五龍鄉17805人,琥珀鄉11873人,東岔鄉6546人,立遠鄉7237人,吳砦鄉11914人,元龍鄉19894人,伯陽鄉21788人,二十里舖鄉47581人,甘泉鄉29698人,街子鄉19545人,麥積山鄉7934人,黨川鄉5696人,利橋鄉591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麥積區常住總人口553268人,其中,道北街道39101人,北道埠街道35671人,橋南街道46710人,社棠鎮29811人,馬跑泉鎮59730人,甘泉鎮39108人,渭南鎮33014人,東岔鎮9920人,花牛鎮57360人,中灘鎮27813人,新陽鎮27592人,元龍鎮18938人,伯陽鎮22469人,麥積鎮18930人,石佛鄉32808人,五龍鄉20035人,琥珀鄉10719人,黨川鄉4670人,利橋鄉5146人,三岔鄉13723人。

2011年,《甘肅省民政廳關於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鄉撤鄉建鎮的批覆》(甘民復[2011]67號):同意麥積區撤銷石佛鄉,設立石佛鎮,其行政區劃管轄範圍不變。調整後,全區轄3個街道、12個鎮、5個鄉。

2015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麥積區撤銷三岔鄉,設立三岔鎮(甘民復〔2015〕12號);撤銷利橋鄉、琥珀鄉,設立利橋鎮、琥珀鎮(甘民復〔2015〕113號)。

視頻

麥積區 相關視頻

甘肅省縣區推介—天水市麥積區
四十年巨變看隴原 天水市麥積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