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角中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麥角中毒(ergot poisoning),第一種有記載的真菌中毒,因誤食麥角引起。麥角是寄生在小麥及其他穀物上的一種黴菌,有毒成分為麥角毒鹼、麥角胺,麥角星、麥角新鹼等。麵粉加工時,如含有麥角,食後會造成中毒。麥角毒鹼在臨床上用作子宮收縮藥,在其作用下有明顯的肌肉痙攣。大量的麥角毒鹼及麥角胺,除了收縮血管外,還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導致壞疽。[1]
臨床表現
急性中毒
(2)中樞神經損害:全身發癢,蟻走感,頭暈,聽覺、視覺及其他感覺遲鈍,語言不清,呼吸困難,肌肉痙攣呈強直性收縮,譫妄,昏迷,體溫下降,血壓上升,脈緩,甚而心力衰竭死亡;
(3)鼻腔和他處粘膜流血、子宮出血、流產。
慢性中毒
(1)壞疽型:肢體壞死;
治療
1.肌內注射阿撲嗎啡4mg催吐。
2.用藥用炭混懸液或硫酸鈉溶液洗胃(或用1:4000高錳酸鉀溶液)。
3.內服硫酸鈉導瀉,之後服蛋清、牛奶、鞣酸等保護消化道黏膜。也可用肥皂水灌腸。
4.靜脈輸入5%葡萄糖鹽水。
5.肌肉痙攣時,用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腸,或口服巴比妥類藥物。
6.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
7.口服氫氯噻嗪。
8.必要時可選用以下血管擴張藥,促進血管舒張:鹽酸罌粟鹼、妥拉唑啉、血管舒緩素(重症劑量加倍)、煙酸肌醇。
9.應用右旋糖酐-40和肝素,以疏通血流,防止血凝。
10.用0.25%~0.5%普魯卡因做脊柱旁封閉。
11.對症治療:噁心嘔吐用氯丙嗪,配合針灸。有驚厥時選用地西泮、異戊巴比妥鈉。有中樞抑制現象選用中樞興奮藥。呼吸急促困難可給氧,必要時用尼可剎米、洛貝林等。肌痛嚴重可緩慢靜注10%葡萄糖酸鈣10ml(加入25%葡萄糖液中)。
12.慢性中毒出現的壞疽:可用血管擴張藥,如亞硝酸鹽類、膽鹼脂類、罌粟鹼、茶鹼等。
13.服濃茶或荸薺汁。
14.鮮鳳尾草90g,搗汁,開水沖服。
15.鮮過路黃90g,搗汁沖服,或用干品60g,水煎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