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水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水沛
別名 春潮,覆瓿。
出生年 1884
死亡年 1959
教育背景 臺北國語學校
出版作品 《黃樓詩》

黃水沛(1884-1959),春潮桂舟覆瓿,又老蒼春星,大龍峒(今臺北市大同區)人。少從宿儒黃覺民攻讀傳統詩文,後就讀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1903 年畢業,擔任臺北郵便局事務員,1912 年任新聞社記者,翌年轉任三井物產會社社員,1918 至1919 年間前往臺中經營土壟間(碾米廠)、1920 年返回臺北擔任興殖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常務董事),並於臺北兼營土壟間業,1925年任臺北州米榖商同業組合專務理事,積極任事,獲大日本米穀會表彰。戰後改任該會理事長,並任臺灣米穀同業聯合會常務理事。1945年獲聘為臺灣省通志館顧問、臺灣省文獻會編纂。喜好吟詠,曾與林湘沅張漢李騰嶽等組織星社,又與張漢創刊《臺灣詩報》。其詩多憫念民生疾苦。嘗以「黃村」名樓,或曰黃樓。著有《臺灣省通志稿.人物誌、建置篇》,又《黃樓詩鈔》二卷。民國四十八年卒,年七十六。

七言律詩

綠豆粥四首之一

一飽何曾要萬錢[1],故人[2]杯水抵瓊筵[3]
自甘藜藿[4] 時恆啜[5],間食膏粱[6] 味益鮮。
金谷咄嗟為客辦[7],曹家烹煮併萁然[8]
莫教黑白同成腐[9],爛熟方將口腹填。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黃樓詩》。格律為仄起式,首句用韻,押平聲先韻,韻腳有:錢、筵、鮮、然、填,共五個。領時期的《恆春縣志》當中便有記載:「綠豆,或以製糕,或以熬粥」,作者在這首詩作中便表達了對於綠豆粥的喜愛之情——只是要吃飽而已,何需花那麼多錢?老朋友請我吃一晚粥,情意抵得上豐盛的宴席。像綠豆這種一般的食物就能讓我滿足,時常都會煮來吃,吃了肥美的大餐之後再吃點綠豆粥更讓人覺得味道鮮美。石崇煮豆粥有獨家秘訣可以立刻煮好,曹植曾以「煮豆燃豆箕」來譬喻兄弟相殘。不要像黑豆與白豆那般,都被磨成豆腐,綠豆熬成的粥也可以讓人填飽肚子。


五言古詩

步香林憶竹籟諸子韻

吾道無畦畛,後山自屏牆[10]。蜿蜒百餘里,別有天地光。花蓮是何所,鑿破異洪荒。南人[11]早不反[12],策原攻心良[13]。哀哉霧社番,較力非渠長[14]。徒攘螳螂臂,車行信難當。泰山壓其頂,散作參與商。遂使無噍類,能不怨華崗[15]。此廳幸無事,蠻稻秋更黃。存榮共胡越[16],聲教與風翔[17]。既成移民村[18],併力開混茫。謾雲熱地熱,許我涼處涼[19]。山市[20]東臨海,樂水坐呼航。良夜隨觴詠,白露不為霜。豪興時一發,水調歌悠揚。那又說圓山[21],正好耀曲防[22]。結交二十載,空談苦日常。月記無一字,安用有書香。疏懶今寧厭,著作外稻粱[23]。笑指沿岸線,曲直繞詩腸。神奇發專壑[24],歷險破鞋芒[25]。明朝上報紙,比賦又幾章。君乎求諸野,詩在禮未亡[26]。毋為講離騷,霑襟望浪浪[27]

【題解】

本詩為五言古詩,收入黃水沛《黃樓詩》第一輯,約寫於1933年至1938年間。題目中的竹籟諸子,指陳槐澤心南,翕庵)、陳薰南覺齋)、張瞰純甫,築客,別老鈍)、及駱榮基香林)等人。四人故里皆在新竹,成員駱榮基移居花蓮後,因思念故鄉友人,在報端發表〈憶竹籟諸子〉詩,遂有黃水沛此詩之次韻酬贈。作者藉由敘述駱榮基的近況,來表達問候與祝福。也因地及人,連帶成為詠花蓮的詩。此詩作於霧社事件數年後,對「移民村」的評價頗值得注意。作者以霧社事件的不幸,對比花蓮吉野、豐田、林田三個移民村的平安,為移民村描繪出「打破族群隔閡、攜手共創幸福」的景象。


  1. 一飽句:只是要吃飽而已,不需要像何曾那樣每天飲食都花費上萬的金錢。典故出自《晉書• 何曾列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2. 故人:老朋友。
  3. 瓊筵:豐盛美味的宴席。瓊,美玉,此指精美的、美好的。筵,音ㄧㄢ ˊ,宴席。
  4. 藜藿:音ㄌㄧ ˊ ㄏㄨㄛ ˋ,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
  5. 啜:音ㄔㄨㄛ ˋ,吃、喝。
  6. 膏粱:肥肉與美穀,指精美的食物。
  7. 金谷句:豆粥必需慢慢熬煮,但是中國晉代石崇在金谷園裡面宴客的時候,卻可以在片刻之間就端出煮好的豆粥。典出《世說新語• 汰侈》:「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豆至難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辦,原刊本誤作「辨」,今改。
  8. 曹家句:指魏文帝曹丕與胞弟曹植(封東阿王)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9. 腐:豆腐。
  10. 吾道無畦畛,後山自屏牆:吾道,指對詩文的愛好。畦畛,原意為田間的界道,引申為界限之意。後山,指今日花東地區。雖然前山、後山因地形阻隔,交通不便,但詩友們對詩文的愛好並無疆界之分。
  11. 南人:南人,指臺灣原住民。
  12. 早不反:臺灣抗日運動,自1915年(噍吧哖事件)至1921年(文化協會成立)之間,逐漸由武裝抗日改為文化抗日。但進入文化抗日期以後,又於1930年爆發武裝抗日的霧社事件。由於非武裝抗日已歷多年,故云「早不反」。
  13. 策原攻心良:「攻心原良策」的倒裝。指日人理蕃政策中和平招撫的一面。
  14. 哀哉霧社番,較力非渠長:渠:他們,指泰雅族原住民。1930年,泰雅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泰族人三百餘人,突襲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以及派出所、官衙、宿舍的日人。後遭日方武力鎮壓,部落幾遭消滅。史稱「霧社事件」。句意為:可憐的霧社原住民啊,以武力分勝負不是他們所擅長。
  15. 遂使無噍類,能不怨華崗:噍,音ㄐㄧㄠˋ,意為嚼。噍類,指能開口嚼東西的活人。全句大意為:霧社原住民幾乎已被當局屠殺殆盡,相較於花崗山(借指花蓮)原住民能與當局和平共處,能不感到怨恨嗎?
  16. 胡越:北方的胡人及南方的越人,借指相異的種族。此處指日本人與臺灣人。
  17. 聲教與風翔:聲威教化與和風一起柔和地吹拂。語出南朝宋謝莊〈讓中書令表〉:「澤與風翔,恩從雲動」。
  18. 移民村:在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五年理蕃計畫中,原本對官方抱持合作態度的七腳川蕃社,意外遭到滅社。1910年,該社原有土地闢為「吉野村」,從日本四國德島移入移民,是最早的官營移民村。
  19. 謾雲熱地熱,許我涼處涼:謾,音ㄇㄢˋ,莫、不要。全句意為「不要嫌此處有的地方太過炎熱,其實它還允諾我,給我涼爽之處呢!」表面感嘆人世間世態炎涼,實際上暗詠後山既有地熱溫泉,又有涼爽的山林、海濱。
  20. 山市東臨海:山市,指花蓮港街(今花蓮市);其東為太平洋,故稱東臨海。
  21. 圓山:駱香林三十歲時卜居圓山,三十九歲始遷居花蓮。
  22. 曲防:語出《孟子.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原意為處處設堤防,引申為苛政之意。
  23. 著作外稻粱:外,外於,作動詞用。稻粱,稻和粱,穀物的總稱,指民生必需品。意謂如今創作已與謀生無關。
  24. 神奇發專壑:發,發現。專壑,專屬的丘壑,意為在個人獨自擁有的丘壑間發現大自然的神奇。
  25. 鞋芒:芒鞋的倒裝。
  26. 君乎求諸野,詩在禮未亡:此讚揚駱香林到荒遠的花蓮訪求傳統文化,在此地寫了許多詩,文明禮教因此不至斷絕。
  27. 毋為講離騷,霑襟望浪浪:浪浪,水流貌。此處翻用離騷之典,謂駱香林的詩雖得力於花蓮山川的默助,能曲盡自然風情,但不必有屈原那種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哀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