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熱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熱病(英語:Yellow Fever,Yellow Jack, Yellow Plague;法語:la fièvre jaune ),是一種由黃熱病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感染猴子和人類。此病毒流行於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地區。過去幾年,在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都錄得有黃熱病個案,當中巴西剛果、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南蘇丹更出現了大型爆發。

疾病概述

黃熱病俗稱「黃傑克」、「黑嘔」,是由黃熱病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人類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也是第一個被證實是由蚊類媒介傳播的疾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農村為趨血蚊和非洲伊蚊,傳播途徑是經蚊的叮咬,人群普遍易感。該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熱帶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以3至4月較多。臨床表現差別懸殊,輕型僅有發熱、頭痛、肌痛、噁心、輕度蛋白尿等;重型除發熱外,可有黃疸、出血、明顯蛋白尿,且可並發細菌性敗血症、肺炎、心率不齊、心衰等。病死率一般為2%至5%,重型可達50%。

黃熱病為一病期短且嚴重度變化大的急性病毒傳染病,症狀輕微的病例在臨床上難以診斷。病程上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急性期」與「中毒期」。急性期典型症狀包括發燒、肝功能異常、猝發性冷顫、頭痛、背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白血球減少在初期就出現,且在第5天左右時最明顯,大部分的感染者約3至4天後便復原,但約有15%的患者在經過數小時至1天的緩解之後,就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或黑便,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因而導致無尿。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

致病原

黃熱病毒(yellow fever virus)是一種單股RNA病毒,屬黃病毒科(family Flaviviridae),黃病毒屬(genus Flavivirus)。

流行病學

黃熱病高風險國家地圖,圖片來源:黃熱病疫苗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黃熱病主要發生在非洲及中南美洲,依據一項以非洲資料推估疾病負擔的研究顯示,2013年約有8萬4千至17萬例的重症病例,以及2萬9千至6萬例的死亡病例。在非洲,流行地區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範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西非由於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在2015年無疫情爆發;在拉丁美洲則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巴拿馬、千里達、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圭亞那、蘇利南阿根廷巴拉圭感染風險較高。黃熱病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屬地方性流行疾病。17~19世紀曾在北美洲(紐約費城紐奧良等)和歐洲愛爾蘭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傳出黃熱病疫情。近年較大規模之疫情發生於安哥拉、巴西奈及利亞;安哥拉2015年12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計近900例確定病例,其中約120例死亡,並且造成其他國家的境外移入個案,包括剛果共和國、肯亞中國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巴西2017年7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8年2月28日已累計723例確定病例,其中237例死亡,確診病例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以米納斯吉拉斯州為最多;奈及利亞2017年9月爆發的流行,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共16州累計341例疑似病例,其中45例死亡。迄今未有證據顯示曾有黃熱病本土病例出現在亞洲地區,但埃及斑蚊的存在顯示仍有發生之風險。

巴西黃熱病的受害者-猴子,圖片來源:黃熱病引發恐慌!里約238隻猴子遭撲殺 獸醫:牠們是受害者ETtoday新聞雲

2016年3月13日,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發現首例輸入性黃熱病病例。患者是浙江商人,正在北京接受救治。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市作為首都,國際交流頻繁,與曾經或現在有黃熱病病例的國家存在持續的人員往來。特別是在當前黃熱病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安哥拉有大量中國務工人員,因此,不排除黃熱病病例輸入的風險[1]

里約猴子遭無辜撲殺

根據法新社報導,黃熱病在巴西部分地區感染病例大增,2018年以來在里約州已發現238隻猴子死亡,里約熱內盧衛生當局表示,其中有將近7成遭到人類攻擊,大多是被打死,部分是被毒死;其餘的則是自然死亡。猴子的屍體集中在里約獸醫中心(RioVeterinary Center)的解剖室,中心統籌人盧塞納(Fabiana Lucena)表示,恐慌的居民攻擊動物,是犯了大錯,「人們應該了解,傳遞黃熱病病毒的是蚊蟲,猴子是受害者。等到猴子被撲殺完,蚊子將轉為攻擊人類。」黃熱病在巴西部分地區的感染病例增加,里約州今年已有25人死亡,讓當地居民陷入恐慌,把猴子當作「瘟神」,採取情緒性的撲殺行動,導致大批猴子遭活活打死。目前巴西當局已開始停止殺猴的宣導行動,里約獸醫中心盧塞納(Fabiana Lucena)統籌人也出面呼籲,「這些猴子其實是受害者」。

相較於2017年,里約有602隻猴子死亡,被人類殺死的比例僅4成[2]。巴西政府雖採取大規模注射疫苗防疫,但缺乏足夠的疫苗數量提供所有人終生的完整劑量。盧塞納指出,「猴子就像防疫哨兵,能顯示病毒在哪裡出沒,若要加強防疫,我們必須確認感染黃熱病死亡的猴子所在區域。如果人們繼續撲殺猴子,就更難追蹤病毒況擴散範圍」,巴西當局才終於停止殺猴。

傳染方式

經由受病毒感染的病媒蚊(主要為斑蚊屬或趨血蚊屬)叮咬傳染,不會直接經由人或其他哺乳類動物傳染給人。 黃熱病共有三種傳染模式:

  • 叢林型(Sylvatic)黃熱病:在猴類和數種叢林蚊子之間傳播,偶而感染進入叢林之旅客或工人,發生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
  • 中間型(Intermediate)黃熱病:存在於野外叢林與住宅區之間的病媒蚊(semi-domestic mosquitoes)可同時傳播病毒給猴類及人類,為非洲地區最常發生的流行模式。
  • 都市型(Urban)黃熱病:在人類及斑蚊(主要為埃及斑蚊)之間傳播,受感染者如進入人口密集的都市,可能造成流行。

城市型的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特別是發病4日以內的患者。叢林型的主要傳染源為猴及其他靈長類,在受染動物血中可分離到病毒。在非洲及美洲熱帶森林中生長繁殖的靈長目動物是叢林型黃熱病的主要傳染源。而城市型黃熱病以病人為傳染源。 在城市型中無論男女老少均屬易感,但成年人大多已獲得免疫,故患者以兒童為多。在叢林型中則患者多數為成年男性。感染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未發現有再感染者。

黃熱病的輕型和隱性感染病例遠較重病患者為多,可由前兩者體內存在特異中和抗體而證實,這些病例對本病的傳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無免疫的人群大批進入會造成本病的暴發。

預防的重點因不同地區、不同情況而異,在南美洲各城市應以防蚊、滅蚊為主,在非洲由於鎮、村等居民點比較分散,宜重點推行預防接種;有爆發流行時,預防接種和防蚊滅蚊需同時進行。一旦發現病例或疑似病例,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防疫機構,以便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

傳染窩

叢林型黃熱病傳染窩為猴類和數種叢林蚊子;中間型黃熱病為存在於野外叢林與住宅區之間的病媒蚊、人與猴;都市型黃熱病則是人類和斑蚊(主要為埃及斑蚊)。

潛伏期

約3~6天。

可傳染期

病例於接近快發燒時至發病後第3~5天為高力價病毒血症期(viremia),病媒蚊叮咬此時期的病例將感染病毒。受病毒感染的病媒蚊可能終身傳播病毒。

感受性及抵抗力

復原後即有長效免疫力,目前未曾有二度感染的報告。管理傳染源 患者宜就地收治,予以防蚊隔離,這在病程最初4日內尤為重要。加強國境檢疫,來自疫區的人員必須出示有效的預防接種證明書,必要時留檢觀察。

防疫措施

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防止黃熱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包括發現和消滅孳生地、捕捉和殺滅成蚊等。對耐223、666蚊株宜改用馬拉硫磷、殺螟松等新殺蟲劑。巴西等南美國家採用防蚊、滅蚊措施已取得顯著效果,1942年以來在城市中未發現本病患者。對來自疫區的各種交通工具如舟、車、飛機等給予嚴密滅蚊處理。

保護易感者

預防接種是防止暴發流行和保護個人的有效措施。當本病流行時,宜在一定人群中普遍進行預防接種,而以易感兒童為重點對象。許多國家已生產和接種雞胚減毒活17D疫苗,皮下注射0.5ml一次即可,成人和兒童劑量同量,95%的接種者可於接種後7~9月產生免疫力,並維持10年或更久。對雞蛋過敏者禁用,或用疫苗作皮試後再決定是否接種。6個月以內的嬰兒不能接種疫苗,最好在1歲後接種,以免發生腦炎。免疫功能低下者也不宜接種疫苗。防止人員、進入疫區的部隊、林業人員、獵民及與本病病毒有接觸的實驗室人員,以及去疫區的旅客等均需接種。

預防方法

1. 預防注射
(1) 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前往高風險地區或已有疫情區域,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且應於出國10天以前接種。接種疫苗後,90%以上的人可產生長期保護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
(2) 參考國際資訊,下列對象建議追加接種黃熱病疫苗:
A. 前往流行地區前追加1劑: a. 在懷孕期間接種過黃熱病疫苗者。b. 接種過黃熱病疫苗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B. 欲前往流行地區前且距上次接種超過10年,追加1劑: a.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以下簡稱HIV)感染者。b. 因旅行季節、地點、活動或停留時間而有較高感染風險者。
C. 常規性處理野生型黃熱病病毒的實驗室工作者,每10年追加1劑。

(3) 疫苗接種禁忌:

A. 未滿6個月的嬰兒。
B. 對疫苗成分嚴重過敏者,如對「蛋」之蛋白質嚴重過敏者。
C. 免疫力不全者,如胸腺功能異常、先天免疫缺乏、HIV感染者有病徵或CD4 T細胞<200/mm3 或愛滋病、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及惡性腫瘤患者。

(4) 疫苗接種應注意事項 (precaution):

A. 下列對象經評估感染黃熱病之風險大於產生嚴重副作用者,必要時(例如無法避免前往流行地區)可考慮接種:

a. 年齡6~8個月的嬰兒。
b. 60歲以上。
c. 無病徵之HIV感染者。
d. 孕婦。
e. 哺乳中婦女。

B. 正處於高燒或急性感染症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 病媒蚊控制:宣導民眾做好孳生源清除工作,可預防都市地區黃熱病的傳播機率。

3. 避免被病媒蚊叮咬:住屋加裝紗窗、紗門,出入高風險地區宜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及在裸露部位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

黃熱病疫情發生之防疫措施一覽表

類別 疫情發生程度 防疫措施
1 接獲黃熱病疑似病例通報 隔離: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要求發病5天內的病例隔離及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病媒蚊叮咬。

疫調:調查病例在發病前3至前6天內所有停留地點,尋找其他可能之疑似病例,及病例於發燒前1天至發病後第3~5天的病毒血症期間曾經停留的地點,以找出日後可能發生疫情的地點。

2 出現黃熱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病毒血症期未於臺灣境內或未暴露於臺灣境內埃及斑蚊)
如「類別1」防疫措施,加上:

擴大疫調:追查旅行社名稱、導遊姓名及同一旅行團之所有團員及同一旅遊行程之所有同行者並進行健康監視。
衛教:加強對民眾及醫院診所的衛教宣導與訪視。

3 出現黃熱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病毒血症期可能暴露於臺灣境內埃及斑蚊)
如「類別2」防疫措施,加上:
病媒蚊防治:以病例居住地為中心,儘速對周圍至少半徑100至200公尺範圍內同步實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蟲化學防治工作。
4 出現黃熱病本土確定病例
(無埃及斑蚊分布之地區)
如「類別1」防疫措施,加上:
擴大疫調:追查病例可能感染地點,並對該地點周圍半徑200公尺內之民眾進行健康監視。
衛教:加強對民眾及醫院診所的衛教宣導與訪視。
5 出現黃熱病本土確定病例
(有埃及斑蚊分布之高風險地區)
如「類別4」防疫措施,加上:預防接種:該地區民眾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

照護處置

病人、接觸者及周遭環境之處理
1. 病例通報: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黃熱病屬第五類傳染病,應於24小時內通報當地主管機關。發現或接獲任何疑似黃熱病病例通報,應立即進行疫情調查,最遲於24小時內完成。
2. 隔離: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發病5天內的病例應於病房或住處懸掛蚊帳,同時加裝紗窗紗門,並要求其離開蚊帳時於身體裸露處塗抹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以避免病媒蚊叮咬。
3. 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調查病例在發病前3至前6天內所有停留地點,以確認可能感染地點,再追查任何曾經往返該可能感染地點的人,以尋找是否還有其他未通報之疑似病例。若病例於發燒前1天至發病後第3~5天的病毒血症期間未加以隔離,則也須調查此段時間曾經停留的地方,以找出日後可能發生疫情的地點。
4. 特定療法:目前並無特定治療方法,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請勿使用阿斯匹靈 (Aspirin) 或非類固醇消炎劑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治療,以避免增加出血風險[3]

流行之因應措施

※出現黃熱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時之防疫措施:
1. 擴大疫情調查:追查旅行社名稱、導遊姓名、同一旅行團之所有團員及同一旅遊行程之所有同行者並進行健康監視,如有疑似症狀者,應採檢送驗。
2. 擴大衛教宣導
(1)加強醫院診所的衛教宣導及訪視,請醫師提高警覺,有疑似病例就醫時立刻通報,以掌握所有可能被感染者,必要時得辦理醫師教育訓練,以提升醫師對黃熱病之診斷及治療能力。
(2)提醒民眾已出現黃熱病確定病例,使民眾提高警覺,若有任何疑似症狀時,請主動就醫。
(3)宣導民眾加強自我保護措施,出入高風險地區宜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藥劑,以避免病媒蚊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3. 病媒蚊防治:病例之病毒血症期如可能暴露於臺灣境內埃及斑蚊,應以病例居住地為中心,儘速對周圍至少半徑100至200公尺範圍內同步實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蟲化學防治工作。 ※出現黃熱病本土確定病例時之防疫措施:
A. 擴大疫情調查:追查病例可能感染地點,並以該地點為中心,儘速對周圍半徑200公尺內之民眾進行健康監視,如有疑似症狀者,應採檢送驗,並通知其就醫。
B. 擴大衛教宣導:比照出現黃熱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時之擴大衛教宣導措施。
C. 病媒蚊防治:以病例可能感染地點為中心,儘速對周圍至少半徑100至200公尺範圍內同步實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蟲化學防治工作。
D. 預防注射:黃熱病本土確定病例如處於有埃及斑蚊分布之高風險地區時,該地區民眾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
4.國際措施:
1. 發現第一個境外移入或其他非境外移入病例,必須由國家衛生行政機關通知世界衛生組織及鄰近國家。
2. 檢疫:來自疫區之船舶、飛機、車輛之檢疫依國際衛生條例規定辦理。
3. 國際旅遊:「國際衛生條例」規定,接種黃熱病預防疫苗,必須由國家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的接種中心實施,並且使用經世界衛生組織批准的疫苗,否則不予認可。許多國家規定來自疫區或途經疫區的旅客在進入該國之前必須預先接種疫苗並攜有正式的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自接種10天後生效,自2016年7月11日起核發之證明書終身有效,而之前已核發之證明書不受原註記之10年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或註記即可繼續使用。

國際疫情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黃熱病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

洲別 國家  等級 最新發佈日期
非洲 奈及利亞 第一級:注意(Watch) 2019/10/07
美洲 巴西 第一級:注意(Watch) 2019/10/07

視頻

黃熱病的預防 中文版(台灣)
黃熱病疫苗供不應求 小劑量也有效果
黃熱病蔓延 擴大接種疫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