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曼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曼君
黃曼君
出生 (1935-05-30)1935年5月30日
湖南株洲
逝世 2010年11月22日(2010-11-22)(75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黃毅軍
職業 著名學者和詩人
知名作品 《論沙汀的現實主義創作》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與新文學主潮》
《新文學傳統與經典闡釋》
《葛洲壩賦》

人物簡介

黃曼君(1935 年5月30日---2010年11月22日)筆名黃毅軍,湖南株洲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導、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著名學者詩人。2010年11月22日因病辭世。

195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1992年被批准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為華中師大文學院第一個博士點的創始人。歷任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和名譽所長、華中師大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等。曾先後擔任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中國曹禺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聞一多研究學會副會長、名譽理事、顧問,中國聞一多基金會理事,中國魯迅學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理事,湖北省文學學會副會長、顧問,湖北省現代文學學會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顧問,湖北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顧問等;此外,亦曾擔任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等。因病於2010年11月22日12:07分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去世,享年76歲。

人物小傳

1935年,黃曼君出生於湖南湘潭一個平凡家庭,隨後前往美麗的湘西生活。在老伴兒陳菊先的記憶里,丈夫從小酷愛讀書。「據說他4歲開始讀書,當時年紀太小,還只能坐在大人懷裡。」在湘西沅陵縣的一所教會中學,黃曼君點燃了對文學和寫作的興趣。 中學時期,黃曼君就展露出驚人的文學天賦。「那時候他經常用筆名『黃毅軍』,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還寫了分析魯迅小說《祥林嫂》的論文。」陳菊先回憶說。後來成為學者和詩人的黃曼君,也許從那時起就明確了一生的方向。對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學大師的研究,也成為他在學術領域建樹最高的一部分。

中學畢業後,黃曼君來到華中師範大學讀書,並於1956年畢業於該校中文系,從此留校任教直至終身。60年代是黃老師的一個創作高峰。那時候他到北京大學交流,作為著名學者唐弢和王瑤的助手,共同編寫現當代文學教材。「30多歲就躋身一流學者,只要提起現當代文學領域的好手,全國都知道華師有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胡亞敏回憶恩師,依然難掩心中的自豪。

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黃曼君為博士生導師,他也成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第一位博導。他青年時代即投身現代文學研究,在魯迅郭沫若沙汀等作家研究、新詩研究、思潮研究與二十世紀文學理論批評研究等領域卓有建樹。其人格性情令人欽佩,被稱為「中國20世紀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者」。

無論是學者還是詩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高峰和低潮。但在同事和學生眼裡,黃曼君每隔10年就有一個創作高峰,直至辭世前他依然筆耕不輟。「80年代他在北大講課,錢理群就是當時的學生。90年代他主攻文藝理論研究,奠定了在魯迅研究和郭沫若研究等領域的地位。進入20世紀後,他依然精力旺盛。2004年創作的《老境》,被認為是他最好的詩作之一。」胡亞敏回憶說。

黃曼君先生是一位「率性而行,從心所欲,議論不拘古今」的「中國*後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兩大領域卓有建樹,是新時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教學上以「點燃智光,撥動心弦」「以美引真臻於善」為至高境界而垂範後世。

代表作品

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其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代表著作《論沙汀的現實主義創作》、《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與新文學主潮》、《新文學傳統與經典闡釋》。

主編《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史》等。

著有專著《郭沫若作品欣賞》、《郭沫若》

詩集《戰地上的一束芙蓉花》

散文集《金色的長江》、《春滿長江》、《三峽畫廊》、《大江源記》

主編《長江三峽的沿革及傳聞》、《屈原、端午、龍舟》、《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流派》

論文《現代化視野中的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等。

所獲榮譽

專著《論沙汀的現實主義創作》、論文集《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及新文學主潮》均獲湖北省社科優秀獎二等獎

《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主編)獲1998年國家教委社科成果三等獎

音樂片《葛洲壩交響音畫》(作詞)獲中國琴台音樂會優秀創作獎

散文《葛洲壩賦》獲湖北省第一屆產業系統文藝創作楚天杯優秀創作獎,其作品還獲首屆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國家級優秀獎、1997年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等。

獲獎清單

1、1993年12月16日《毛澤東關於文藝本質問題的經典闡發》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榮事達杯」獎;

2、1995年5月23日《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活的靈魂"》評為省優秀論文;

3、1995年 6月3日《中國現代文學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與新文學主潮》獲湖北省首屆社科優秀成果省級(著作類)二等獎;

4、1997年元月16日、《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的總體特徵》獲湖北省首屆文藝論文二等獎;

5、1997年12月30日評為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教育先進指導教師;

6、1998年1月18日"20世紀中國文學教學體系"獲華中師範大學1994--1997學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7、1998年12月10日《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1895--1990)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二屆社科成果三等獎。

他人評價

《華大學人研究書系:黃曼君學術與人生》是為了紀念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名學者、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曼君先生逝世一周年而編輯的一部紀念集。作者黃永林,湖北仙桃人。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其中精彩書摘:

黃曼君先生把文學經典當作既是實在本體,又是關係本體的觀點,是一種「視界融合」的經典闡釋理論。它的主要意義在於,體現了從歷史發展的多維視野中對文學經典進行認識和把握的文學歷史發展觀,要求我們不斷從新的高度對經典進行歷史建構。它有利於我們從社會歷史文化的變動中尋求歷史精神資源;有利於我們從傳統中去發現與發展人生經驗與審美經驗;有利於闡述主體創造意識的拓新,從根本上不斷地變革傳統、豐富傳統,不斷地激活傳統、發展傳統。可以說這種「視界融合」的經典闡釋論,是一個具有開放性觀念意義與方法論意義的文學批評理論貢獻。其次,關於現代文學經典。中國現代文學經典形成了新的知識系統,體現了新的價值觀。中國現代文學有無經典,這是多年來困惑當代學術界的一個問題。從80年代中期開始,有人認為,1949年以後的30年間的文學成就,遠不及1949年以前的30年,1949年以前的文學成就最重要的價值,恐怕就是充當思想史的資料。黃曼君先生認為這樣一種在文學急劇轉型時代的焦慮感與危機感主要是源於本體論缺失所造成的闡釋性焦慮,它也迫使我們必須深入反思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問題。新世紀以來,關於傳統文化復興的思潮中,受海外漢學的影響,存在着一股對「五四」以來新文化傳統與新文學傳統的解構主義傾向,用一種二元對立立場,把「五四」文學放在與古代文學的對立面,否定或消解現代文學經典。黃曼君先生認為,無論是消解大師、告別經典,還是尋找大師、重釋經典,都要避免盲目性。我們必須從經典的融合視野來認識現代文學經典,建立一個全新的現代價值觀。把現代文學經典放在與古代文學經典的比較與對話中來確立現代文學經典、認識現代文學經典。

視頻

黃曼君講座

參考文獻

著名學者、華中師大教授黃曼君因病辭世(圖)

黃曼君的現代文學研究思想與方法

張燕瑾:戲曲要有觀眾 關鍵在於戲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