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牛蹄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牛蹄鄉隸屬於長治市潞城區。位於潞城區東部、太行山西側,是一個典型的半山區鄉鎮,鄉政府所在地距區政府駐地17公里,轄20個行政村。海拔在600米到1000米之間,位於該鄉東北部的辛安村濁漳河谷地海拔僅600多米,是潞城區海拔最低的地方,無霜期長達180天。全鄉境內盛產柿子、核桃、三櫻椒、花椒、芝麻等經濟作物。[1]

簡介

黃牛蹄鄉交通便利,省道河潞線貫穿全境,另有長邯鐵路從黃牛蹄鄉、上黃兩村通過,洪掌火車站在其境內。黃牛蹄鄉的上黃村西關家凹礦區是潞城市主要的石膏礦產地,具有品位高、質量好、埋藏淺、易開採等特點。

建於唐天寶6年(公元747年)的原起寺位於黃牛蹄鄉東北部的辛安村的鳳凰山巔,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

建置沿革

黃牛蹄鄉地處潞城區東部邊沿山區,鄉政府距市內17公里。東鄰平順縣,西南鄰成家川辦事處,西鄰微子鎮,北鄰辛安泉鎮。黃鄉政府駐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6°18′42″,東經113°21′55″,境域面積56.61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2%。

新中國成立初期,黃牛蹄鄉為潞城縣二區,區公所駐地在微子鎮。1953年,區內分設數個鄉。1954年撤銷區建制,縣人民政府直轄鄉人民政府。1956年鄉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1958年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1968年改為革命委員會。1984年實行鄉鎮制。2010年,黃牛蹄鄉轄20個村,分別是:黃牛蹄、王家莊、嶺後、南桃、盤石頭、李莊、趙莊、秦家莊、下黃、上黃、下河、清口、土腳、南花辿、潦河頭、辛安、南莊、潦河、安陵寺、莊頭。

行政區劃

截止2017年,黃牛蹄鄉下轄20個行政村:黃牛蹄村 、王家莊村、嶺後村 、南桃村 、盤石頭村 、莊頭村 、李莊村 、趙莊村、秦家莊村、下黃村 、上黃村、下河村 、青口村、土腳村 、南花山村、潦河頭村、辛安村 、南莊村 、潦河村、安陵寺村。

環境資源

黃牛蹄轄區內屬丘陵山區,水利設施有黃牛蹄水庫。全鄉海拔為1312-616,全市的最低點在轄內的辛安泉河谷。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春季乾燥,季風多;夏季酷熱,雷雨多;秋季涼爽,霜凍早;冬季寒冷,雪較少。土壤植被情況大致是石灰岩質山地褐土、碳酸鹽褐土等。

礦藏有優質石膏礦,品位高,含硫酸鈣在90%以上。有鐵礦石、白雲石、普通石灰岩和磚瓦黏土等。植物有柿樹、花椒、蘋果、梨、山楂、油松、側柏、山楊、小葉楊、旱柳、山杏、山桃、臭椿、刺槐、白草、酸棗、荊條、枸杞等。

人口耕地

常住人口12200人(2017年) 。耕地面積29195畝。[2]

交通

黃牛蹄鄉交通便利,甘林公路、長平公路、雙黃公路三線穿境,長邯鐵路從該鄉黃牛蹄、上黃兩村通過,洪掌火車站在其轄區內。

經濟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大豆等等。2010年糧食作物總產量7845噸,平均畝產量275公斤。

轄區鄉鎮企業總產值2010年達到10251萬元,實繳稅金90萬元,鄉鎮營業收入10251萬元。鄉鎮企業有石膏礦、鐵礦石、磚廠等。

社會狀況

集鎮建設

至2010年,集鎮建設發展較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顯著。

衛生醫療

黃牛蹄鄉的醫療衛生機構有鄉中心衛生院,各村均有村衛生所。鄉中心衛生院為一級醫療機構,有醫生5人,護士1人,病床位16張,配備有救護車。

文化教育

黃牛蹄鄉有中學1所,聯校1所,聯校下轄小學4所、教學點5個。黃牛蹄中學有初中三個年級,共有教學班9個,學生184人,其中寄宿生147人。黃牛蹄中學有教師48人,其中女教師14人。黃牛蹄聯校各小學的學制為六年制。全聯校有黃牛蹄小學、李莊小學、南桃小學、下黃小學4所小學和潦河、潦河頭、上黃、清口、辛安5個教學點,全聯校共有小學生663人,其中寄宿生140人。黃牛蹄聯校有教師95人,其中女教師40人。黃牛蹄鄉有幼兒園8所,設大班4個,中班5個,小班4個,共招收幼兒235人。全鄉共有幼兒教師19人,其中公辦1人、村辦18人。

名勝古蹟

轄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起寺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莊文廟。

原起寺在辛安村東。始建於唐天寶六年(767)。院中佛殿三間,規模不大,琉璃九脊屋頂,飛檐斗拱,古樸雅致,具唐宋風貌。殿西是北宋元佑二年(1087)建造的大聖寶塔,俗稱青龍寶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七級。

2001年0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莊文廟位於李莊村西側,建於金泰和元年(1201),建在12級台階上,坐北朝南,南北長56米,東西寬22米,中軸線南端倒坐戲樓3間,戲樓下面是山門,東西各有配房2間。北端五層台階上為大成殿3間,前檐並列4根圓木柱,前後左右對稱呈方形,進深6架椽,頂部覆黃綠色釉筒瓦、吻脊龍形花卉。左右垛殿各2間,東西配房各3間,整個建築系磚木結構。1986年,被省級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