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廣東嘉應(今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國軍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加上將,北伐、抗戰時名將。1931年起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之領導,曾參加發動閩變。抗戰時先後任國民革命軍集團軍司令、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獲授青天白日勳章。戰後第三黨改成為「中國農工民主黨」[1],曾擔任秘書長、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參加政協 ,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1957年鳴放時公開批評蘇聯,反右開始即被劃為右派,遭受迫害。文革時再受殘酷人身攻擊。1970年逝世。
人物簡介
黃琪翔(1898年—1970年),字御行,廣東梅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著名愛國將領,政治活動家,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北伐期間黃琪翔與周恩來、葉劍英、汪精衛被人並稱為「中國四大美男子」。
經廣東陸軍小學、武昌第二預備學校,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兵科,曾留學德國。1922年大革命時期回廣東追隨孫中山,歷任粵軍團長、師長、第四軍軍長。192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0年參加鄧演達創辦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3年11月,參加「福建事變」[2],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委員、軍委會委員、參謀團主任。失敗後由香港移居德國,後回國任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總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和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副司令長官等職。指揮部隊參與了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棗宜會戰、滇西緬北戰役等重大戰役。抗戰勝利後任駐德國軍事代表團團長。1948年赴香港脫離國民黨,參加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在八年抗戰中,黃琪翔轉戰東南,幾次指揮大兵團作戰,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1946年授陸軍上將。新中國建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司法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副主席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文革期間遭到殘酷迫害,1970年12月10日凌晨因心肌梗塞病逝於北京,終年七十二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平反昭雪。著有《軍事演講集》。
視頻
黃琪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2011-1-5
- ↑ 福建事變是因為什麼樣的起因而發生的 福建事變簡介,趣歷史,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