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民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邦琰

大明河南布政使司參議
籍貫 廣東省廣州府從化縣
字號 字惟敬,號瑤石
出生 正德十年(1515年)
逝世 萬曆九年(1581年)
配偶 梁氏
親屬 (祖父)黎元昌,(父)黎貫
(弟)黎民衷
(子)黎邦琰
出身
  • 嘉靖十三年甲午科舉人

黎民表(1515年-1581年),惟敬瑤石山人廣東從化縣(今廣州市從化區)人。明朝詩人、政治人物。

生平

嘉靖十三年(1534年)舉人,授翰林院孔目,累官河南布政使參議萬曆七年(1579年)辭官。

著作

好讀書,師從黃佐,為文自成一家。曾纂修廣東從化羅浮諸志。與歐大任梁有譽吳旦李時行廣州南園創立詩社,史稱「南園後五子」。

家族

黎貫、弟黎民衷、子黎邦琰,皆進士。

仕途

黎民表,祖上黎秉遜為宋端平年間議宣郎,其墓今存從化太平鎮羅崗村。其父黎貫長,曾官御史。黎民表生於明正德十年(1515年)。他自幼就十分聰穎,秉性坦夷,惟用心讀書,博綜古典,下及百家裨史,過目成誦。才氣豪邁,獨立一時而雄視千古。督學田汝成、侍御戴璟曾經以治論為題考他,對他所答大為驚奇。他師從黃佐,特別受雅重。黃佐有所論撰都要和他商榷。黎民表13歲即為貢生,18歲為舉人,此後卻屢試不第,直至43歲始授翰林院孔目。兩年後,遷吏部司務,辦理內閣制敕房事,得有機會閱內府藏書,熟悉三朝掌故。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遷南京兵部職方員外郎。時軍隊因缺糧欲兵變,黎民表傳達上諭,懇切勸止。這之後,因丁母憂。服滿,補戶部浙江員外,監通州(今江蘇南通)倉。轉餉雲中郡(今山西大同),被召回京中掌秘閣侍經筵,參與修《世宗實錄》、《穆宗實錄》,加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黎民表為官廉正,拒不收受賄賂,親朋舊友喪葬,則捐資輔助。萬曆七年(1579年),三上疏乞致仕,始獲准。 黎民表南歸廣州,築清泉精舍于越秀山麓,讀書著述終老。卒於萬曆九年(1581年),終年66歲。

文學

黎民表未第時,與弟民衷民懷,友人吳旦梁有譽歐大任梁孜等結成詩社,振興南園前五子以來的嶺南詩學。進京之後,與海內名流也多所結納,諸如文徵明父子、王世貞李攀龍等中原詩壇名子,交往唱酬,詩名頗著。黎民表的古體詩結構嚴謹,用筆沉着,最為時人稱道。王世貞謂其:「和平爾雅,出入建安、齊、梁間。」如《郭十里望白雲山》:

伊途霞外心,夙協滄州想。

芳春戒簪朋,青溪肅徂兩。

瀰瀰清露清,莫莫白雲上。

旭日熹陽崖,暄風散林莽。

棧道既縈纖,窺川亦沆漾。

干呂氣多奇,建木影殊狀。

陟雲脰已捐,覽勝心逾壯。

玄圃非冥設,丹丘豈外象?

顧矯凌風翰,永恣山泉賞。

從總體看來,黎民表的古體詩擬古痕跡終嫌過重,不如其近體詩風格清勁深遠。如(粵台山懷古),登越秀山,追懷趙佗保境安民與維護統一的功績,境界宏闊,鏗鏘可誦:

京台聊暇日,四望柳條春。

象郡元吞楚,龍川自隔秦。

英雄無窟宅,戰伐有埃塵。

漢文寬大詔,猶自感遺民。

黎民表正、草、篆、隸書皆善。書作被人稱為「超品」。文徵明常常對人說,能夠繼承他的書法的,只有黎民表。黎民表在德慶回龍鄉六水村錦石山寫的「華表石」三個大字,每字直徑大約7米,是當時廣東最大的摩崖刻字,人稱為絕筆。在從化灌村區新南鄉新屋圍背山腰的大石壁上,刻有一個長3米、寬2.8米的「壽」字,署「韶山子書」。此石左下方約30米處還有「小桃源」三字石刻。此兩處石刻,均為黎民表所書。這是他留給家鄉人民的一份珍貴紀念品。

著作

黎民表遺著,有《瑤石山人詩稿》16卷及《梅花社稿》、《北游稿》、《諭後語錄》等,還曾參與修撰《廣東通志》、《從化縣誌》及《羅浮山志》。

詩詞

送玖兒北上並示琰兒》 其一

朝來東海氣成霞,想見千官候物華。綵筆欲成三殿賦,青袍貪看五陵花。

中朝諫獵傳司馬,別墅圍棋憶謝家。雲路奮飛堪自惜,勿論吾種邵平瓜。

秋懷》 其一

高樓欲上思遲遲,關塞蕭條異昔時。草木風傳金氣盛,鼓鼙聲入朔雲悲。

管寧東海歸何日,梅福吳門去不疑。白首烽煙重覽古,芙蓉萎絕曲江湄。[1]

參考來源

  1. 黎民表詩詞, 古詩文網,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