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夜孕育光芒(李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夜孕育光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黑夜孕育光芒》中國當代作家李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黑夜孕育光芒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不熬夜,可我從小就是一個夜貓子,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來。每到夏天,陽光早早地爬出地平線,面對清晨少有的涼風和綠樹剛釋放出的氧氣,我只能望洋興嘆。人無完人,隨着人的年齡增長,不論身體習慣上難免有各種各樣的毛病,我曾在微博上調侃道,我作為一個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嫖娼、不玩遊戲的男青年如果再有一個高學歷和好工作能在周邊的群體裡占中上流了,況且我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在小圈子裡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是許多同齡者無與倫比的,假如我再改掉了熬夜的缺點精神狀態會更加良好,也少了因控制不住熬夜而帶來的內心自責。

這樣說當然有個前提,就是熬夜不是好習慣。從小到大,時常會聽到剛步入中年的人說,感覺身體不能承受熬夜了,每次熬夜第二天會感到神疲乏力。我還沒有到三十歲,感覺並不是特別明顯,不過也在一定程度體會到了這種感受,我從來不極端熬夜,基本上每天超過十二點必睡,多數時候在十二點之前入眠。但這已經過了子時,正值膽經當令,膽汁恰巧影響大腦,此時熬夜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次日大腦昏沉。然而我所認識的許多寫作者在這個時候還在奮筆疾書呢。

我是一個能睡的人,低於6小時的睡眠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我很佩服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人。我肯定做不到,但我不羨慕他們,那樣做在透支身體。熬夜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在於次日早晨起不來,在群體中,我為人謙和,一向口碑還不錯,但早晨遲到的問題一直飽受詬病,從小學到現在,這並非我懶惰而賴床,而是我沒睡醒的時候身體動不了,也睜不開眼睛。 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對麼積極的句子,而我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沒有好好體會,卻開着燈」。經過多次熬夜實踐後得出結論,晚上的時候越清醒,次日白天越迷糊。我不太懂科學的奧秘,只外行地猜測晚上熬夜是不是把留給第二天的能量提前用掉了?熬夜和早起一直是在我生活里難以突破的挑戰,從我初中時開始意識到其危害開始。

有關熬夜的問題對我來說由來已久,或許在不自覺的幼兒時期。我出生於午夜,對黑夜恐懼又愛慕,我還記得二十多年前躺在家裡的大床上望着刷着大白的棚頂,感覺光線越來越暗、越來越暗,直到看不清一切。我使勁地瞪大眼睛,試圖看清原本清晰的周圍,卻無濟於事,一種恐懼感湧上心頭,便開始哭鬧。媽媽不得不醒來抱着我,等她放下我,我繼續哭鬧起來。只要有人抱着或眼睛裡有光亮我才不會感到恐懼。於是我讀小學以前我家在晚上一直點燈睡覺。不知從何時起我竟然喜歡上了黑夜,小學時的深夜媽媽已經熟睡,我坐在旁邊寫作業,沒關嚴的水龍頭髮出嗒嗒的滴水聲,與老式的鐘表走時的響聲應和。特別是冬天,屋裡瀰漫着經過暖氣加溫後的空氣,呼嘯的寒風吹擊硬質塑料窗戶發出的聲音穿到正聚精會神寫作業的小學生耳朵里。我感到了夜的靜謐。小時候的我晚上並不出門,體會不到夜晚都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直到初中後我開始有意地行走城市,才在夏夜感受到了別樣意境。作為一個小城市,曾經的市中心和新區是最繁華的,當工業區的職工住宅翻建後也充滿了人間煙火氣,但我喜歡的不是璀璨奪目的商業街,儘管那裡琳琅滿目人頭攢動,我喜歡的是昏暗路燈下寂寥無人的小巷,清晨有賣菜的馬車,白天有陌生的行人,晚上有飯後的老人,而深夜什麼都沒有。要說有僅有路燈光線下凹凸不平的地面和看不清顏色的花。我的家鄉沒有真正的巷子,所謂的巷就是居民區裡的小路,我走在這樣比巷子寬了一倍的路上,時而抬頭望居民樓上影影綽綽的光亮,時而低頭挑平整的方磚邁步,更多時候我只是面對眼前被黑夜籠罩的世界。看這個房子外牆的瓷磚像老建築,看那朵花的姿態像一個少女,等到了次日白天我再次路過時,不禁對前一天黑夜感知的啞然失笑。黑夜充滿了神秘感,給予我無盡的想象。 我小上學以前有着很嚴重的多動症,狂躁起來特別招人煩,家長的衣服被我用彩筆塗鴉,家裡的東西被我弄壞不少,為此也挨了不少打,認識我媽媽的人都擔心我上不了學,在學校里惹禍,為此我也讀了兩個一年級。事實上多動症小孩有許多,有各種各樣的形成原因,我覺得我小時候多動更多源於孤獨,無事可做。由於媽媽不讓我出去玩,家中沒有時刻吸引我的東西,內心有一種無名的烈火在燃燒。這是我在擺脫了對世界的恐懼之後產生的。多動症問題苦惱着媽媽,也苦惱着我,最直接的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靜下來思考,更別說看書。而且我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嚴重的跳躍性思維。我感覺我在青春期以前沒有形成過完整的羅輯思維,每當想一件事的時候剛想到開頭便跳到了結尾,所以我小時候無比內向,不是沒有想說的,而是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讓人能聽得懂的話。光填滿了我恐懼的心靈,卻打亂了我連貫的思維。停電,打破了我浮躁的心態。

我還沒有趕上總停電的時候,聽媽媽說上個世紀80年代總停電,可是我小時候互聯網還不發達,手機還不能上網,停電的消息只能在之前的報紙上刊登。特別是晚上,突然停電令居民措手不及。有的人家抱怨着沒看完電視劇,有的人家嚷着冰箱裡的雪糕要化掉,我家不使用這些家用電器,似乎影響不大。停電給我的影響卻很大,我什麼都看不見了,那會還沒有按樓停電的,一停電樓群中黑了一大片,此時只有窗外行人拿着手電筒行走時發出影影綽綽的光。停電的時候沒有到半夜,大多數人無事可做就早早地睡覺了,我並沒有,這是我思考的最佳時刻。我為何靜不下來?為何說不完整話?我一定要突破自己,成為人上人。在黑暗中,我浮想聯翩,從人的由來想到人的歸宿,從人的善良想到人的醜惡,從考試分數想到社會階層,雖然那時我才十歲。或許從這裡我愛上了夜晚,愛它的寂寥,能讓我專注地進行內心獨白。同時在無形中埋藏了我失眠的隱患,只是這是五年以後的事了。

時光飛逝,我二十五歲了,經常失眠,儘管有時也會感傷、也會流淚,但更多的是內心的充實。我在黑夜中望着閃爍的星光,好像它們對我眨着眼睛,告訴我「binggo」。此時的我已經消散了幼年對世界的恐懼,化解了童年內心的浮躁,治癒了少年難以自拔的抑鬱,看透了社會,讀懂了人生,在奮鬥的同時不再內耗,學會在不傷害別人的同時取悅自己,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更加自信。由於客觀因素和主觀惰性,我還是有時控制不住去熬夜,這時我對自己說:1我的身體需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一種享受,只要勇敢地結束這一天,才能開啟嶄新的一天。[1]

作者簡介

李想,遼寧作家協會會員,撫順作家協會會員。愛好音樂、書法、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