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帶食蚜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帶食蚜蠅

來自 美篇 的圖片

中文學名:黑帶食蚜蠅

拉丁學名: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Insecta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雙翅目

亞 目:環裂亞目

科:食蚜蠅科Syrphidae

亞 科:食蚜蠅亞科Syrphinae

族:食蚜蠅族Syrphini

屬:黑帶食蚜蠅屬Episyrphus

種:黑帶食蚜蠅

Episyrphus balteatus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

遼寧西藏

廣東福建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黑帶食蚜蠅雙翅目食蚜蠅科的一種昆蟲。分布在湖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西、雲南、河北、北京、黑龍江、內蒙古、遼寧、西藏、廣東、福建等。 其幼蟲專吃危害棉花等作物的蚜蟲,對農作物有益。 [1]

黑帶食蚜蠅簡介

黑帶食蚜蠅 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雙翅目食蚜蠅科。廣布全國各地。幼蟲捕食各類蚜蟲,平均1頭幼蟲日捕蚜120餘只,能有效控制蚜蟲的繁殖。1年發生5代。成蟲體長8-11毫米,翅展65~9.5毫米,老熟幼蟲體長9毫米 。

黑帶食蚜蠅形態特徵

雌蟲 體長7-11毫米,翅長6.50-9.50毫米。頭黑色,被黑色短毛.頭頂寬約為頭寬的1/7.單眼區後方密覆黃粉。額大部分黑色覆黃粉,背較長黑毛,端部1/4左右黃色。腹部第五節背片近端部有一長短不定的黑橫帶,其中央可前伸或與近基部的黑斑相連。 

雄蟲 頭黑色,覆黃粉,被棕黃毛,頭頂呈狹長三角形。額前端有1對黑斑。觸角桔紅色,第三節背面黑色。面部黃色,頰大部分黑色,被黃毛。中胸盾片黑色,中央有1條狹長灰紋.兩側的灰縱紋更寬,在背板後端匯合。足黃色。腹部第二節最寬。側緣無隆脊。背面大部黃色,第2-4節除後端為黑橫帶外,近基部還有1狹窄黑橫帶,第二背片前黑帶約在基部1/3處,第三、四節橫帶約在基部1/4處。第四節後緣黃色,第五節全黃色或中央有1黑斑。腹面黃色或第2-4腹片中央具黑斑。

卵 白色,長橢圓形,長0.94毫米,寬0.37毫米左右,表面具有1條密而短的白色縱紋,條紋顯着隆起。

幼蟲 孵化後3天,體淡黃綠色,具短突起,後半部背中可見到體內有黑紋1條,兩側有黃白線紋。5天以後,體淡黃白色,柔軟,半透明,體內背中線處有兩條較寬的白色縱帶,後半部兩側還有較寬的白色條紋,有的在白色條紋中還雜以紅色線條。腹的兩側具短剌突。老熟幼蟲體長9毫米,寬2毫米。淡灰黃色,後端雜有白色或黑色斑塊。後呼吸管短。氣門板黃褐色,寬大於長。氣門褐色,氣門孔白色。

蛹 蛹殼長6.50毫米,水瓢狀,末端較粗長,淡土黃色。背麵條紋變化大,有的前端背面縣2條橫的長黑紋,其間還有2條短黑紋,背面中部有2-3條短黑紋;有的背部具黑色斑紋6條,兩側各有1條黑斑點,末端呼吸管向後水平伸出。

黑帶食蚜蠅分布

黑帶食蚜蠅 山東、江蘇、河北、江西、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福建、廣西、雲南、廣東、吉林、遼寧、黑龍江、西藏 。

黑帶食蚜蠅寄主

幼蟲捕食棉斯及其他各種蚜蟲 。 黑帶食蚜蠅(5張)

黑帶食蚜蠅生物學特性

歷期 黑帶食蚜蠅在24℃恆溫條件下,各蟲態發育歷期最短,在27℃恆溫時除蛹期發育較快外,卵和幼蟲發育歷期均較24℃發育時長,30℃時很少孵化,幼蟲和蛹均不能發育,故27℃左右可視為最高適溫界線,30℃接近致死高溫。

溫度和有效積溫 黑帶食蚜蠅卵、幼蟲、蛹、產卵前期和全世代各個發育階段的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分別是:8.35±2.91℃和28.75±3.32日度,8.11±2.28℃和83.02±7.90日度,8.57±2.55和99.17±10.93日度,8.10±1.25℃和242.58±12.68日度,8.29±1.6I℃和449.05±30.62日度。

年生活史 黑帶食蚜蠅在上海市以蛹和少量成蟲於12月下旬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在該地區一年可發生5代。

繁殖與壽命 雌雄成蟲在飛行中進行交配,交配時間極短,持續約1秒鐘。交配後雌蟲將卵散產於蚜蟲聚集的棉花葉片上,一般葉片背面較多。未交配的雌蟲所產的卵不能孵化。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如取食物,壽命13天左右;不取食4天左右。夏季高溫季節,以蛹態進行越夏。一頭高齡幼蟲每天可取食棉蚜80頭左右,整個幼蟲期可捕食400頭左右。

參考來源

  1. 黑帶食蚜蠅,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