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烏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烏鴉》是1939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1] (今印度尼西亞)強盜片,由約書亞·王和奧斯尼爾·王執導,陳氏影業出品,拉登·莫赫達、魯姬亞和E·T·埃芬迪主演,講述一名化名為「黑烏鴉」的蒙面男子之故事。
該電影由1937年大熱作品《月光曲》的工作人員參與拍攝工作,並在上映時取得商業成功及正面評價,但該電影可能已經散佚。
製作
《黑烏鴉》由約書亞·王和奧斯尼爾·王兄弟執導,為黑白電影,他們亦負責音效剪接的工作。該電影由陳坤耀的陳氏影業出品,並由拉登·莫赫達、魯姬亞、E·T·埃芬迪和卡托羅主演。王氏兄弟和主演演員曾在1937年於阿爾貝特·巴林克執導的《月光曲》中合作,其後在翌年一同合作拍攝《法蒂瑪》並取得成功。《黑烏鴉》是陳氏影業復業後的第二部電影,以預期取得猶如《月光曲》般的成功。因為這些電影,莫赫達和魯姬亞成為一對公認的螢幕情侶。
記者出身,後來為《月光曲》和《法蒂瑪》編劇的沙倫為《黑烏鴉》的編劇。《黑烏鴉》講述茂物一名女子和一名化名為「黑烏鴉」的蒙面男子之間的愛情故事。「黑烏鴉」與當時荷屬東印度流行的蘇洛相似,有關形象自1930年代初期起成為巡迴劇團的主要劇目。沙倫撰寫劇本時,延續其在《月光曲》時所用的公式,包括動作、音樂、美景和動作喜劇。電影有六首由H·杜馬斯的樂團甜爪哇演繹的歌曲,該樂團以其揉合傳統音樂及葡萄牙影響的格朗章演出而聞名。《黑烏鴉》亦有格朗章歌手安妮·蘭杜主唱的歌曲。
上映及發行
《黑烏鴉》在1939年末在荷屬東印度首府巴達維亞(今耶加達)、棉蘭及泗水上映。部份上映的場數以荷蘭語片名作宣傳,並附有荷語字幕。電影改編的小說在上映後不久由日惹的考爾夫-比寧出版社出版。
《黑烏鴉》是1939年四部上映的荷屬東印度電影之一。由於大蕭條的緣故,荷屬東印度電影業顯著沒落,電影院亦改為上映荷里活電影,直至《月光曲》上映時荷屬東印度電影業才開始復興。
《黑烏鴉》雖然未能獲得陳氏影業早期作品的票房成績,但亦取得商業上和影評上的成功。《巴達維亞新聞報》一篇匿名影評對電影表示讚賞,尤其讚賞其配樂。該影評認為電影將取得巨大的成功,而荷屬東印度電影業亦反映出有希望的發展前景。該報另一篇影評則表示,雖然「人們可能會對土著電影的文化價值有所動搖」,該電影為荷屬東印度的電影業邁進了一步。影評亦讚賞魯姬亞的「端莊」。
在《黑烏鴉》取得成功後,王氏兄弟、沙倫、魯姬亞和莫赫達繼續留在陳氏影業。其下一部電影《西蒂·阿克巴麗》亦取得成功,但也不能取得《月光曲》和《法蒂瑪》般的票房成績。沙倫、約書亞·王和莫赫達其後在1940年離開陳氏影業,當中王和莫赫達因薪資糾紛而離開,而沙倫則重返記者行業。對比其競爭對手而言,陳氏影業在1941年製作的電影數目較少,最終在翌年初因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而結業。
直至1951年1月,當地仍有戲院放映《黑烏鴉》,但該電影如今可能已經散佚。荷屬東印度的電影膠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纖維製成;1952年,國家電影製片廠發生大火,倉庫嚴重焚毀,此後以硝化纖維製成的電影膠卷都被故意銷毀。因此,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便推論,認為所有在1950年前製作的印尼電影均已散失。不過,J·B·克里斯坦托在《印尼電影目錄》中表示,印尼電影資料館收錄了幾部荷屬東印度電影,使之得以流傳。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指出荷蘭政府新聞處收藏了幾部日本宣傳電影,並使之留存至今。
參考文獻
- ↑ 【專欄】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印尼,peopl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