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建於2006年1月,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的、以音樂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博物館。該館由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苗笛先生歷經12年的收藏而創建。黑龍江音樂博物館收藏、保護、展示和傳承了我國地方音樂文化。它以哈爾濱一百多年的音樂歷史為舞台,以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為背景,展現了絢麗多彩、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中國北方音樂歷史。

基本介紹

2006年1月22日,中國首家音樂博物館——黑龍江音樂博物館誕生在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該館為民營、公益性,對哈爾濱廣大市民和旅遊者實行免費參觀。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依據黑龍江、松花江[1]流域歷史文明共分為十一個展區:《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古代少數民族音樂》《「闖關東」的民間音樂》《西方音樂的傳入》《哈爾濱的西方音樂教育》《民國時期的音樂》《抗戰時期的音樂》《延安「魯藝」在黑龍江》《新中國成立的音樂活動》《哈爾濱音樂院團的成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誕生》《哈爾濱——音樂家的搖籃》。哈爾濱是由東西方多元文化形成的城市風格,二十世紀上半葉,曾有近二十餘萬西方人在哈爾濱生活過,曾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哈爾濱建立領事館和代辦處。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黑龍江音樂博物館的展品見證了這段滄桑的歷史。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的展品共分為八大類《中國樂器(北方少數民族樂器)》《西方樂器》《音樂家手稿》《歷史照片》《音樂史料》《音像資料》《音樂生活展品(東北民歌歌詞中的原件(窗花、趕馬車的大鞭子、大煙袋桿、闖關東的獨輪車、雪爬犁等……)》,各類展品總計近三千餘件。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先後接待了來自德國、奧地利、法國、英國、俄羅斯、意大利、美國、以色列、日本、韓國以及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眾多遊客與音樂家。同時,每年有來自哈爾濱市、黑龍江省內以及其他省市的幾十萬人來音樂館參觀。世界着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莫斯科愛樂樂團團長左貞觀等,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傅庚辰、指揮家卞祖善、湯沐海,演奏家閔慧芬、作曲家張丕基、臧東升、印青、劉錫津等,歌唱家郭頌,音樂文學家邢籟、胡小石、王德等先後來音樂館參觀並題辭。

館藏實力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中的館藏展品有:

在黑龍江流域生活的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音樂歷史資料、少數民族音樂家資料、歷史照片500餘幅、各類樂器(包括百年以上的薩滿神鼓、口弦琴、四胡、各類銅鈴、宗教樂器剛洞、管子、木魚、嗩吶、清代戰鼓等),民俗藝術品展品等總共300餘件。見證百年哈爾濱音樂歷史發展的史料百餘本、照片兩千餘幅、在哈爾濱出生、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音樂名家的資料、作品、手稿、手跡、唱片、樂器等千餘件。其中哈爾濱百年民族民間和名家使用過的樂器:

中國樂器

1、老弓弦樂器:獨弦胡琴、京胡、京二胡、板胡、四胡、低音胡、南胡、高胡、墜胡、擂胡等100餘件。

2、老彈撥樂器:琵琶[2]、柳琴、梅花秦琴、民間秦琴、蝴蝶琴、月琴、四排碼低音揚琴、大三弦、小三弦、阮、低音阮等100餘件。

3、老吹管樂器:各種類型的笙、管、笛、簫、嗩吶等50餘件。

4、老打擊樂器:老木琴、排鼓、民間各類鑼、鈸、鑔、板鼓、板、梨花片(山東快書銅片)等100餘件。

5、民間特色樂器:獨弦琴(京族)、薩巴依(維吾爾族)、獨他爾、熱瓦普、笛簫、竹片琴、石板琴、冬不拉、馬頭琴、奚琴。

西洋樂器

1、哈爾濱老劇場退役鋼琴:產於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的德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三角鋼琴(十餘台)、立式鋼琴三十餘台。

2、哈爾濱外僑使用過的各類西洋樂器(弦樂、管樂)100餘件。

3、哈爾濱外僑使用過的譜台、樂譜、老唱片等80餘份。

4、外僑民族樂器:巴揚、巴拉萊卡、吉他、尺八、三味弦等30餘件。

視頻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 相關視頻

苗笛和他的黑龍江音樂博物館
走進音樂博物館之黑龍江篇

參考文獻

  1. 松花江概況,個人圖書館,2020-05-25
  2. 琵琶小知識 ,搜狐,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