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格蒙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格蒙第(德國化學家)原圖鏈接來自 個人簡歷網 的圖片

齊格蒙第(Zsigmondy,RichardAdolf)奧地利-德國化學家。1865年4月1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29年9月23日卒於德國格廷根。

簡歷

齊格蒙第(Zsigmondy,RichardAdolf)奧地利-德國化學家。1865年4月1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29年9月23日卒於德國格廷根。齊格蒙第的父親是一位內科醫生。齊格蒙第在1890年獲得了慕尼黑大學有機化學哲學博士學位。此後,在此事高級研究的幾年中,他和孔特一道工作,逐漸對用於陶瓷的金的有機溶液的顏色發生了興趣。這引起了他對一代人以前格雷厄姆所創立的膠體化學這門科學的興趣。1897年至1900年他受僱於耶拿玻璃廠。他在那裡特別熱衷於研究膠體金(金子經過這樣或那樣的方法粉碎成極細的顆粒,以致它們在水裡或溶劑里都錄沉降而處於懸浮狀態,形成深紅色或紫紅色的液體)。他還製成了幾種彩色玻璃。其中一種白色的,人們稱之為奶玻璃的已是十分流行。膠體化學家們感到沮喪的是,形成膠體的微粒太小了,用普通的顯微鏡是看不到它們的。任何設計上的改進也是徒勞,因為受到光線本身性質的局限。不管顯微鏡的透鏡多麼完善,物體只要小於可見光光波的長度(膠體微粒就屬此列),顯微鏡就依然無能為力。不過,膠體微粒相當大,能夠顯示出廷德爾效應,使光產生漫射。齊格蒙第認為這一點很可以利用。如果讓光透過膠體溶液並將顯微鏡對着透射過來的光束調到相宜的角度,那麼只有漫射的光會進入顯微鏡。即使不能詳細看清膠體微粒,起碼它們能形成光點,而這些光點可以數得出來,而且光點的移動是可以觀察得到的,因而單個粒子的大小,甚至某些類似於粒子形狀的東西的大小都可以推斷得出來。當時大多數的化學家都不贊成齊格蒙第關於膠體結構的理論。但他確信如果有一台超高倍的顯微鏡,就一定能夠證實他的看法。因此,1900年他離開了玻璃廠去和一位物理學家合作產生這樣的設備。1902年這部儀器研製出來了。齊格蒙第用這部儀器來觀察膠體金配製液。但很快他就弄清楚了,他的理論是錯的。他竟然巧妙地證實了他的反對者們的理論。1908年齊格蒙第被聘為格廷根大學教授。他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出色的膠體研究中心。1925年確認為他在膠體研究上的成就給他頒發了諾貝爾化學獎金。

重大成就

齊格蒙第的超高顯微鏡在膠體研究中依然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數研究領域中卻要求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三十年後茲沃里金髮明電子顯微鏡後,它便落伍了。

科學家精神

比起他們的成就[1] ,大科學家留給我們的更多是精神的財富。他們身上有真正科學家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科學,本身即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學問,而成為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所擁有的精神是:鍥而不捨,勇於獻身於科學,無私奉獻卻淡泊名利……[2]

視頻

齊格蒙第 相關視頻

無機化學第一講-原子結構基礎
中國科協舉辦「中國科學家精神」座談會

參考文獻

  1. 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學習啦,2016-11-08
  2. 談科學(一)——科學家,簡書,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