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洞》是南宋愛國主義詩人、文學家、史學家陸游的作品,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或氣勢恢宏,或情感熾烈,無不滲透其對祖國與人民的擔憂與熱愛。陸游[1]出生於人文氣息濃厚的官宦家庭,幼時經歷了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生活,親眼目睹了金兵四處燒殺搶掠,因此陸游自小便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志向。
從北宋的徽宗、欽宗,到南宋的高宗、孝宗、光宗、寧宗,陸游一生經歷了六個皇帝。
“ |
峭崖磨天如立壁,楠根橫走松倒植。 呀然一岫驚倒人,空洞坡陁三百尺。 幽陰宜為異物托,角爪痕存猶可識。 想當蟠蟄未奮時,腥風逼人云觸石。 一朝偶為旱歲起,卷海作雨飛霹靂。 向來伊呂正如此,莘渭千年有遺蹟。 我欲酌酒招蜿蜒,安用辛苦常行天。 太平海內多豐年,歸來故祠聽管弦。 |
” |
— [南宋]陸游 |
作者概述
少能詩文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12歲即能詩文。他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成親,後被其母強行拆散,且唐琬後來早逝,導致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
仕途坎坷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臨安應試進士,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塤居其次,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再次將陸游排在秦塤之前,竟被秦檜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檜已死,陸游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後,以陸游善詞章,熟悉典故,賜其進士出身。歷任樞密院[2]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通判、安撫使、參議官、知州等職。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陸游從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改任朝請郎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月到撫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處理因茶鹽官賣後,茶鹽戶破產,被迫採取私販和鬧事進行反抗而引發的各種糾紛和訴訟;另一方面上書朝廷,主張嚴懲不法官吏向茶鹽戶收納高額茶鹽稅,趁機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撫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發,淹沒大片田地和村莊,洪水衝到撫州城門口,百姓飢困潦倒。陸游密切關注災情發展,寫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憂耿耿欲忘生。鈞天九奏簫韶樂,未抵虛檐瀉雨聲。」詩句,同時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在未徵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撥義倉糧至災區賑濟,使災民免於飢餓之苦,然後奏請撥糧和給江西地方官下令發糧,併到崇仁、豐城、高安等地視察災情。這一舉措有損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從宦遊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個藥方中,精選成《陸氏續集驗方》,刻印成書,留給江西人民,表達他的為民之心。途中又遭給事中趙汝遇所劾,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
陸游在家閒居6年後,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請大夫知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梅城鎮)。官至寶謨閣待制、晉封渭南伯,後被劾去封號。又以「擅權」之罪罷其官職還鄉。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陸游有七子一女。根據《陸游年譜》記載:長子陸子虞、次子陸子龍、三子陸子修、四子陸子坦、五子陸子約、六子陸子布、七子是陸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孫子有陸元廷,(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曾孫有陸傳義(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玄孫有陸天騏(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陸游最終沒有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視頻
龍洞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宋代文學名家陸游簡介及主要作品,搜狐,2019-09-09
- ↑ 宋代「中書」和「樞密院」是如何分權的?,搜狐,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