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眼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眼花
t01bcbc1db6ab572639.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214186&sid=544631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龍眼花

漢語拼音:Lónɡ Yǎn Huā
性味:味微苦;甘;性平
歸經:歸肺;腎經
功能:通淋化濁
主治:淋證;白濁;白帶;消渴

龍眼花,中藥材名。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花蕾。功能主治為:諸種淋症,龍眼花煎湯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龍眼花一兩,合豬赤肉燉食,三至五次。[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龍眼花

拼音名:Lónɡ Yǎn Hu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出處

出自《泉州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花。

採收和儲藏

春季花開時採摘,晾乾備用。

原形態

龍眼 常綠喬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很少3或6對,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mm;葉片薄革質,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常不對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稍鈍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麵粉綠色,兩面無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頂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三角狀卵形,長約2.5mm,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1.2-2.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台灣最盛,廣東次之,多栽培於堤岸和園圃,廣東、廣西南部及雲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於疏林中。

化學成分

花含鞣質:1-O-沒食子酰-3,6(R)-HHDP-4-O-短葉老鸛草羧基-β-D-吡喃葡萄糖[1-O-galloyl-3,6(R)-HHDP-4-O-brevifolincarboxyl-β-D-glucopyranose],鞣(料)雲實精(corila-gin),石岩楓酸(repandusinic acid)A,葉下珠鞣質(phyllanthusiin)C,夫羅星鞣質(furosin),老鶴草鞣質(geraniin)。酚羥酸:短葉老鶴草羥酸(brevifolincarboxy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黃酮類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金於草(黃)素(chrysoeriol),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in)。

性味

微苦;甘;平

歸經

肺;腎經

功能主治

通淋化濁。主淋證;白濁;白帶;消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泉州本草》:諸種淋症,龍眼花煎湯服;下消、小便如豆腐,龍眼花一兩,合豬肉燉食,三至五次。[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龍眼花-中藥材庫-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龍眼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