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龔蘇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龔蘇萍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國籍 中國
職業 京劇表演藝術家
知名於 表演風格清新、灑脫、細膩、傳神。
知名作品紅娘
《杜十娘》
拾玉鐲
游龍戲鳳》。

龔蘇萍,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現為江蘇省京劇院主要演員,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

藝術特色

表演風格清新、灑脫、細膩、傳神。她扮相秀美,嗓音圓潤,咬字清晰有力,韻味醇厚,行腔婉轉流暢,她還善於運用極具藝術魅力的眼神和身段來深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龔蘇萍在孫毓敏老師的指教和幫助下,深深體味荀派的藝術精髓,懂得"以氣帶聲,以聲傳情"的演唱之法,她尤其難得的是:在表演上能極好地把握分寸,在唱、念、做、舞等方面都達到了恰到好處、不溫不火的高度藝術境界,給觀眾以美的感受。

藝術經歷

1967年畢業於江蘇省戲曲學校。她憑藉着聰穎過人的天賦,刻苦好學的精神,在戲校打下了堅實深厚、允文允武的基礎。畢業後,1991年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先生,專工荀派。龔蘇萍曾多次在全國戲曲大賽中獲獎,並多次出訪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傳播京劇藝術。

演出劇目

在多年的舞台藝術活動中,先後演出了《紅樓二尤》,《晴雯》,《杜十娘》,《荀灌娘》,《金玉奴》,《紅娘》等戲,並根據孫毓敏演出本《痴夢》。為其增頭益尾,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大戲《馬前潑水》,在江蘇和上海等地演出後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把這齣戲拍攝成戲曲藝術片,向全國多次播出,受到行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曾經受張火丁江姐》劇組的邀請,在劇中扮演潑辣的楊二嫂,雖然是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但是演來極具光彩。代表劇目還有《拾玉鐲》、《游龍戲鳳》等。

活動年表

1985年,農曆乙丑年:孫毓敏收龔蘇萍為徒

北京京劇院三團巡迴演出期間,孫毓敏收南京京劇團龔蘇萍為徒,傳授了《紅樓二尤》。

1991年11月,農曆辛未年: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由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自治區電視台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協辦的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共評出25名最佳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及26名優秀表演獎(中年組10名、青年組15名)。

最佳表演獎獲獎名單

中年組:薛亞萍、方小亞、鄧沐瑋、王平、高牧坤、白濤、張嵐、吳建平、李莉、宋昌林

青年組:于魁智(《打金磚·太廟》)、王曉燕、艾金梅、年金鵬、李軍李勝素、李佩紅、楊千里、楊玉潔、張建國、陸寶林、孟廣祿、郭躍進、耿巧雲、秦占寶

優秀表演獎獲獎名單

中年組:任德川、龔蘇萍、江燕、林桂蘭、陳少雲、楊葆榮、劉莉莉、樊琦、胡為之、熊一華

青年組:何威、張克、高頌、趙秀君、李曉蘭、陳淑芳、王潤菁、史敏、王詒、鄭子茹、郭玉琴、趙永墩、魏建海、趙飛、胡正中、張月明

1994年8月,農曆甲戌年:"孫毓敏率徒演出專場"在天津舉辦

本月下旬,孫毓敏率龔蘇萍、常秋月、張嵐芳等8名弟子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孫毓敏率徒演出專場"。厲慧良先生給予大力支持。在天津國民大飯店舉辦的"孫毓敏藝術研討會"上,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的京劇前輩厲慧良和戲曲理論家王家熙、徐城北、魏子晨、翁思再、吳大棠、和寶堂等參加了研討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1994年9月,農曆甲戌年:"孫毓敏率徒演出專場"在北京舉辦

本月中旬,孫毓敏率龔蘇萍、常秋月、張嵐芳等8名弟子在北京工人俱樂部舉辦"孫毓敏率徒演出專場"。

2006年10月4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十三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重張十周年演出第八場

長安大戲院重張十周年演出第八場,由北京京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四進士》(張學津、陳少雲分飾宋世傑,尚長榮飾顧讀,李炳淑飾楊素貞,葉少蘭飾田倫,黃世驤飾毛朋,龔蘇萍飾萬氏)

2007年4月5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十八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7年荀派藝術專場演出第一場

長安大戲院舉辦荀派藝術專場演出。當日演出全本《紅娘》,先後由常秋月(驚艷、許婚)、唐禾香(悔婚)、續麗雯(琴心)、龔蘇萍(傳柬)、耿巧雲(逾牆)、孫毓敏(佳期)、宋長榮拷紅)七人分飾紅娘。李中華司鼓,周志強操琴。

2007年4月6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十九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7年荀派藝術專場演出第二場

長安大戲院舉辦荀派藝術專場演出。當日為荀派經典唱段集萃。

演出劇目

《勘玉釧》、《鐵弓緣》(常秋月飾韓玉姐,包岩飾韓臣,周璞飾江海)

《紅娘》(續麗雯飾紅娘)

《辛安驛》(耿巧雲飾周鳳英)

《痴夢》(龔蘇萍飾崔氏)

《游龍戲鳳》、《辛安驛》、《紅燈記》(劉長瑜)

《紫釵記》(宋長榮,張佳春)

《金玉奴》(洞房)(孫毓敏飾金玉奴,鄭祥振飾莫稽,張永生飾金松,賈明舉飾林大人,郭琦飾林夫人,劉靜菲、方煒、劉俊余、歐陽菲飾四丫鬟)

2007年7月21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初八日,19時15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21日演出

當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四進士》(陳少雲,李軍,張達發,金喜全,趙群,龔蘇萍,齊寶玉,金錫華)。

2011年3月28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龔蘇萍收荀派票友快樂羊為徒的拜師儀式在江蘇省宜興市隆重舉行。快樂羊是江蘇省宜興市京劇票友協會的優秀青年京劇票友,數年來在徐州,上海等地舉辦的全國京劇票友演唱會上頗受好評。[1]

人物軼事

龔蘇萍:我人生的三個台階

人生的成功有幾個因素:刻苦、勤勉和天時、地利、人和,人生又如爬樓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必須腳踏實地,人生之路才能完滿,沒有遺憾。我想把我從藝這幾十年中有甘甜、有酸辛的經歷一股腦地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了解一個真正的龔蘇萍。[2]

一 得遇貴人

我出生於一個老八路的家庭,父母都是革命幹部,從小父母對我從不溺愛,要求很嚴格,所以造就了我一個要強、上進的個性。我的父母對藝術一竅不通,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六十年代初,憑着自己的聰慧靈氣,我這個對京劇一無所知的白丁考入了江蘇省戲校,從事了藝術。畢業後分配到江蘇省京劇院工作。那時的江蘇省京劇院是人才林立的地方,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好演員。哪裡輪得上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小學生呢?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我努力拚搏到能唱開鑼戲的小花旦。到了八十年代,和我合作的鼓師楊曉輝先生拿了一盤磁帶給我,他對我說:你聽聽,人家的唱才叫大花旦呢!像你這樣每天都在練功廳耍槍花,打把子,也不練唱,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兒呢?只能一輩子演老三篇的開鑼戲。我聽完這份錄音,頓時驚呆了,那是孫毓敏先生唱的荀派《紅樓二尤》中「替人家守門戶百無聊賴」和「鴛鴦劍斷送了手足性命」兩個唱段。我聽着,那個唱腔如行雲流水,時而清麗婉轉,時而纏綿悱惻,猶如天籟之音一般縈繞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懷。我立刻就迷上了荀派和孫毓敏先生的藝術。從此,我每天聽,每天唱,居然也學會了這個唱段,唱得有模有樣。

我想什麼時候能見着孫先生,能向她學戲多好哇!我每天心中都在默默的祈禱着。大概是我的虔誠感動了上蒼,過了三個月,孫毓敏先生率團來南京演出,哪有那麼巧的事?我心裡想什麼就來什麼。孫先生來南京的第一場打炮戲是《玉堂春》,那天場面極為熱烈,觀眾掌聲雷動,叫好聲不絕於耳,仿佛把劇場的頂棚都要掀掉了,在台下看戲的我只能用「震撼」二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孫先生來南京演出幾天我看了幾天,而且是全天候陪同,並且毛遂自薦請求孫先生收下我這個學生。孫先生是一個熱心、愛才的藝術家,在百忙之中叫我上北京學戲,於是我自費上京求學。孫先生給我開蒙的第一出荀派戲是《紅樓二尤》。她給我講解荀派唱腔、表演和別的流派的不同之處,教會我如何用眼、用氣息,如何在舞台上展現自己的魅力和面對觀眾進行交流。在北京學戲的近二十天中,我猶如一塊海綿,拚命吸吮着藝術的營養。孫先生的很多藝術見解新穎獨特、接近生活,這些都是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心中頓悟,原來戲要這麼演!

我懂得作為一個好演員,自身要具備四個先天條件:個頭、嗓子、扮相、靈氣。說實話,這些條件中,我只具備兩個,就是靈氣和扮相。我的靈氣表現在對藝術的領悟能力和模仿力,嗓子、個頭平平,孫先生當時對我說了一句話,對我刺激特別強烈。她說:「你的嗓子不夠條件,唱荀派大戲唱不下來。」可我身上那種不服輸的倔勁兒又上來了,我一定要唱下來,我要自己作出成績。

於是,我找聲樂老師學習發聲方法,再結合京劇用嗓。每天跟着師父的磁帶唱《玉堂春》、《紅娘》、《紅樓二尤》,琢磨老師手把手教戲時說的要領。我的靈氣使我模仿先生的唱腔極像,唱着唱着居然連嗓音都像先生了,有幾次在北京演出期間,還鬧了笑話,同行把我的唱當作是師父的唱呢!我不斷地要求自己練習唱腔技巧,像上滑音、下滑音、小嗖音等裝飾音,還注意唱腔的彈性、收放、強弱、抑揚頓挫等都要用氣息控制住,千萬別唱過了。我認為,不管是什麼唱腔或者技巧都要恰到好處地進行控制!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長處固然可貴,但是不能過,相反,能控制和操縱自己良好的天賦條件,並且顯現出很好的藝術表現張力,給人帶來賞心悅目、舒服的感受才是真正的藝術真諦。

隨後的幾年,我只要去北京就到師父孫毓敏家中學戲,學了《痴夢》、《荀灌娘》、《紅娘》、《金玉奴》等戲。通過幾年潛心鑽研學習和磨礪,我的嗓子出來了,因為我開蒙學了很多王派的青衣戲,那給我的唱念都曾經打下過比較紮實的基礎,然後通過好的嗓音運用方法,那真是如虎添翼,我真心地感謝我的恩師為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讓我能夠馳騁在我鍾愛的京劇舞台上,為我的藝術生涯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 獨闖江湖

我屬於大器晚成型,年過三旬,機會才垂青於我,1991年,中央電視台舉辦京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賽,這次比賽迄今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年賽事,我通過層層選拔,終於以一出《痴夢》站在了北京的舞台上。當時這個比賽匯集了中國當時最紅火的著名演員,如薛亞萍方小亞李莉等等都是當代京劇舞台上大紅大紫的旦角,而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能和這麼多的強手對決,我心中既興奮又忐忑。師父孫毓敏這時給了我鼓勵:能來北京參加這樣的大賽本身就是一種勝利,名次不要在乎。於是我安心參賽。那天決賽中,我的《痴夢》發揮正常,觀眾反映也很強烈,但是最終沒有拿到理想成績,而獲得了「優秀表演獎」。我覺得有一點點遺憾,同時我也感到欣喜,因為通過了中央電視台這個平台,一瞬間就讓全國的戲迷觀眾認識了我,知道了有一個唱荀派花旦的演員叫龔蘇萍。我要感謝的人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我的恩師孫毓敏,在獲獎的同時,我正式拜在孫先生門下,成為她的入室弟子,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了荀派藝術的接班人。

當我滿懷着勝利的喜悅,滿懷着對京劇藝術的熱愛和對自己演藝事業的憧憬回到江蘇省京劇院的時候,一個打擊朝我襲來,當時時任我們團的團長找我談話:龔蘇萍,你看你忙了半年,現在知名度也有了,你該歇歇了,也要讓別人忙活忙活。這句話如同一瓢冷水把我從頭淋到腳,心,涼透了!這是什麼話?這是一個團領導說的話?我取得成績,是我依靠自己的努力,憑着真實的水平獲得的,就連我自己上北京學戲的所有費用都是自己出的,我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為什麼會令他這麼想呢?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折在正在前行的道路上。

於是我自發而且是很艱難地籌備了一個個人專場,一則答謝教過我的老師們,一則向觀眾展示和匯報我的努力的結果。那天的個人專場,我一個人擔當主演了四個折子戲:《拾玉鐲》、《荀灌娘》、《坐樓殺惜》、《痴夢》。演出現場觀眾極度的熱情,持久而熱烈的掌聲是我久久不能忘懷的,因為我知道這是觀眾對我的認可和肯定。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專場之後,我繼續演出,院團中卻有一些人擰在一起,變着各種招式,不配合我的正常演出,甚至遊說別人也不參與我的演出。我這是得罪誰了嗎?還有,可能個人的藝術觀不同,在我拜師宗荀及得獎後,引起了一些同事的不理解。有人說,你都三十多了,還拜師簡直是笑話。又有人講,人家崑曲都把《痴夢》演到位了,你們荀派能超過大雅的崑曲?藝術品種不同,藝術觀不同,我無暇去維持、平衡這些言辭和因此產生的人事關係,只是精力都放在了對京劇藝術的鑽研上,但是說心裡話,那段時間我覺得我太孤立了,迷茫、無助,真是痛苦極了,我是戲班裡出來的演員,但是我不屑於戲班的那一些「小招式」,我該怎麼辦?我甚至有了放棄舞台的想法。終於院裡的一位老同志的一句話解開了我的心結。她說:龔蘇萍,你知道嗎?你應該覺得驕傲,因為你現在有資本了!你沒有混日子,沒有吃乾飯!很好!你還要努力!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我心中頓悟,是的,我從一個小花旦,一個很默默無聞的位置上一下子唱到了全國大賽,這只是我剛剛走完的第一步,如果現在就被絆倒了,愧對了我自己的努力!我的師父孫毓敏身殘十年都能從病榻上站起來,我這一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於是我振作精神,把我發展事業的眼光從團內轉到團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時隔多年後,我想想,其實像我這樣的經歷說出來,恐怕會獲得很多演員的同感,我們已經退休,不再想如何大紅大紫,榮辱不驚。也不去責備某一個人。只是對於京劇藝術來說,如果還在這樣冥頑、敗陋的大鍋飯體制之下,京劇還能出人才嗎?我們要反思這個問題!

91年的電視大賽後,上海京劇院屢次邀我赴滬演出,記得第一次去是《紅娘》、《玉堂春》、《痴夢》,在劇場門口看着霓虹燈閃爍着我的名字,我的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這畢竟是我第一次獨闖上海灘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海的首演大獲成功,這下我有了自信。於是連續到上海京劇院搭班唱戲,演出了《勘玉釧》、《白蛇傳-游湖-驚變》、《游龍戲鳳》、《坐宮》、《武松》等等劇目。上海給了我一片廣闊的天地,讓我自由而縱情地馳騁着。

在上海演出期間,我受到著名學者、京劇研究家王家熙先生的教導和指正。家熙老師對荀派藝術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在荀派唱腔中的韻味和咬字上,他向我闡述了獨到的見解。我每次去拜訪他,都給我講解怎樣運腔有味,怎樣咬字來表達情緒和狀態。在我學習荀腔的過程中,他幫助我提升了演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特別是在對荀派藝術的審美理解上,家熙老師給予了我很多理論上的指導。在我學藝的道路上,王家熙老師給予我太多的幫助,他也被我稱之為我的荀派二師父。

自從我宗荀後,每一齣戲我都考慮用荀派的風格來演繹,比如《白蛇傳》,很多名家都演出過,我再演出,就背負着很高的標準要求。追根溯源,荀先生當然沒有演出過建國後編演的《白蛇傳》,但是荀先生創造出的藝術風格留給了我們,有了荀派的風格和標準定位,我就有了發揮和創作的空間,比如白素貞出場的唱段,我也採用【南梆子】來演唱,荀派唱腔中【南梆子】不少,多為纏綿柔美、哀婉動人的風格,我保留了風格中的纏綿和柔美,增添出明快和清澈,把白蛇出來人間的欣喜和她對人間美景目不暇接的美好感受唱出來,觀眾熱烈的掌聲說明了他們接受了我的想法和創作。又如在和奚中路合作演出的《武松》中,我飾演潘金蓮,在潘金蓮死前,我加了一段念白向武松表達愛慕的心跡,又借鑑《杜十娘》中「沉舟」的大段【流水】板式,為潘金蓮設計了荀派演唱風格的【流水】,來表達一個愛中有錯、身心皆不自由的封建社會女子辛酸悲憤的心情。到今天,這個戲的演出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但是經常還有人提起當年演出的盛況,可見觀眾是喜歡的,是成功的。

在我獨闖江湖的日子裡,少不了艱辛,但是更多的是興奮和欣喜,因為我有了自己的藝術天地,激發了我一個演員創作藝術的動力。隨後,師父孫毓敏屢次舉辦巡演,帶着我演遍京、津、滬、漢的舞台,我的眼界放寬了,膽子也大了,戲也日趨成熟,扎紮實實地上了第二個台階。

三 悟而化之

我迄今為止演了多少場《痴夢》,我也記不清了,我知道有些戲迷乾脆叫我「龔一夢」,我有點糾結,因為我並不是「一招鮮、吃遍天」,我還有很多其他的劇目演出,但是從內心講,我又特別喜歡我師父孫毓敏創造的京劇《痴夢》,因為它可以考驗一個演員在唱、念、做、表全方位的功力,並且可以調動演員全部的表演積極性!一個四十分鐘的劇目能做到這點,是很了不起的!因為京劇《痴夢》脫胎於崑曲《爛柯山》,於是我在好友的建議下,想着手移植改編《爛柯山》,我在團里有幾個很重要的藝術合作夥伴,他們在我的藝術道路上給予我的幫助和支持特別大!可謂是我的良師益友、藝術道路上相扶相助的人!他們就是江蘇省京的國家一級編劇、導演翁舜和,一級演奏員、鼓師楊曉輝、一級琴師蔣定宜(已故)。我們幾個「有志之士」一拍即合,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議移植改編崑曲《爛柯山》。

在剛剛進入的準備階段里,我特地去了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老師家中,向她請教,反覆觀看張繼青老師的劇場演出和一些錄像。我喜歡欣賞她的表演,她把崔氏一生的坎坷遭遇和複雜心態表現的入木三分,那些眼神、肢體、腳步、手勢完美地、相映成輝地體現出崑曲「無言不歌、無動不舞」的審美要求,極其有感染力,是我學習的好對象。

我們把《爛柯山》的劇名改為《馬前潑水》,這個名字清晰明了,一語點題。在排練過程中,我們保留了原崑曲的精華,如用米籮作鳳冠等情節,也保留了很多崑曲的相應表演身段和調度,在服裝上我們也借鑑學習,如最後一場「潑水」,我們就借鑑了崑曲的扮相,但是作了改動:崑曲中的崔氏是頭戴一支大紅絨花,身穿黑褶子系腰包。我們就此基礎上作了強調,把黑褶子改為內穿大紅小襖子,外襯半拉黑褶子,稱之為「鴛鴦色」,形成色彩上的強烈對比,表示已經憂思成疾的崔氏是經過精心打扮去見朱買臣的,只不過半瘋半顛,衣服穿得分裂成對比強烈的兩色了。在崔氏哀求朱買臣收留自己的唱段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帶有層次的程式表演:其中有抓住朱買臣的水袖晃動表示撒嬌的哀求,有「我給你端茶送水、掃地捶腿伺候你」為潛台詞的表演,還有用跪搓表現討好哀求又悲傷絕望的形體表演,這裡有女人味、有夫妻情、有生活氣息,層次遞進並求合情合理。沒有台詞和唱,讓觀眾明白崔氏此時的心境。我想戲曲表演藝術之所以絕妙,就絕妙在這些留有空白的地方,它很美,就是因為給人以無限的想象,觀眾可以目睹到崔氏哀告求憐憫的情態;可以追思崔氏和朱買臣的往事;還可以體會演員把程式和生活語言的潛台詞相結合後的技術展現,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京劇演員要做到的!是我的追求。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別人都說我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可是在宗荀之前,人們對我說的只是:你有一雙漂亮的眼睛。眼睛如何能會說話。我後來有了體會,當然這得益於我的恩師孫毓敏的點撥,她教我如何用眼神和觀眾交流,如何拿住觀眾,如何傳達信息,表達情感。在演繹崔氏時,眼神幫了我的大忙。如崔氏幻想到自己要做夫人,穿紅戴金時,大笑中眼神盯住觀眾席一點都不游離,驚詫中泛出欣喜若狂,沾沾自喜中又有點不敢相信,眼神中的內容是很多的。還如當想到「一夜夫妻百日恩」時忍不住憨笑時,眼神迷離,似有柔情,又有直率,直率中還有點害羞,也是很複雜的。

荀派唱腔有着獨特的韻味,俏麗、婉轉、嬌媚、活潑、悱惻。常在悲情戲中用連續的裝飾音,往後延綿了一個長度,有人說荀派專門唱過門,但是我覺得荀先生的「唱過門」是有道理的,這種唱法特別能渲染一種女子的嫵媚柔美的明媚狀態,也能表達一種嗚咽味道的悲情氣氛,小兒女的狀態立刻顯現出來,有時候還能唱中帶念,如《紅娘》中「崔家世代為官宦」,「崔家」二字就是半念半唱的諧白音樂化的表現,很有紅娘軟中帶硬訓斥張生時,小姑娘那種拿腔拿調的說話的味道,有了這些體驗,我就想在我的《馬前潑水》中運用進去,比如在「潑水」的最後,我請求編劇翁舜和寫了一段大概有二十多句的唱詞,請作曲高一鳴和楊曉輝設計成成套的「反二黃」,我的想法是:反二黃散板起——念白——反二黃原板——清板吟唱——反二黃跺板——反二黃散板收尾。相、對應於崔氏見覆水難收後「默默無語」——「無限悔恨」——「敘述往事」——「悲涼感慨」——「怨恨自責」——「決心一死」等不同層次的心理狀態。京胡和彈撥樂能相互配合,有主次之分,也有各自表現,種種這般烘托氣氛。我在唱法上也作了處理,「見水潑在地平川」的「川」字,我用氣推聲,渾如一盆涼水從頭澆下,仿佛大夢方醒。「滲土再也難收還」的「還」字,我用了哭泣的咽音,絕望之極。接着念白「馬前潑水悔無限」的「悔」字用顫音,表現崔氏的欲說還休、悔恨難言的狀態,「恨我當初斷琴弦」的「弦」字用哭音,這時候崔氏的情感終於爆發了。有了這樣的鋪墊,接着後面大段的【反二黃原板】敘述當年就順理成章了,「想當初(哇)也未曾嫌他家境貧困」虛字「哇」也是荀派很口語化的表現,主要是唱語氣。「到如今百兩紋銀舊情(哪)斷」之後的原板全部採用彈撥樂伴奏,很新穎別致,而且營造出的氛圍也很好,使得觀眾能立刻安靜,體會崔氏往事歷歷、點點滴滴散落在眼前的悲傷心境,還有「我再不嫌他是窮酸」的「再」字,我用了連推反覆的氣聲唱法,表現崔氏悔恨交加卻無力改變事實的自責之情,經過劇場裡觀眾的檢驗,效果特別好,還有不少觀眾流下眼淚。通過這樣的創作實踐,我得出一個經驗:就是無論是編劇還是作曲在一度創作之後,交給演員手裡,演員必須要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因為編劇和作曲都不是演員,不具備演員多年磨練出來的特有的舞台感覺。曲譜里寫不出潤腔的處理,唱詞中也難勾勒演者的感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聽之任之別人的安排,就會散失或者減弱一個演員的舞台個人魅力。

中央電視台的謝桂昌導演,他是我藝術上的知音。他從91年電視大賽時記住了我,到98年他推薦我上春節戲曲晚會,99年我上演《馬前潑水》,他親自來南京觀摩,並且組織拍攝了該劇的電視藝術片。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受到全國戲迷觀眾的關注,很多觀眾給我寫信,說喜歡《馬前潑水》,有的戲迷還按照電視藝術片排演了劇場的演出,我真的是很感動。我感謝中央電視台以及謝桂昌導演,他們很好的擴大了這齣戲的影響,同時也為我保存了一份藝術資料。

寫到這裡,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我感謝我的師父孫毓敏先生,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無私地教授給我藝術,讓我看到了一個藝術的新天地,恩同再造。她一專多能的個人才華和精闢的表演理論啟迪我的智慧,她坎坷艱辛而精彩華麗的人生更是我傳承荀派不懈的動力。因此我對荀派藝術有着強烈的使命感,因為我們肩負着承上啟下的任務,把美好的藝術和優良的精神品格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我期盼着有更多的年輕演員能喜愛荀派,學習荀派。我也願意把所學所知貢獻給青年人,讓荀派藝術這朵奇葩在京劇藝術之園中開的更加絢麗……

獲獎情況

曾拍電視戲劇片《櫃中緣》。在省屬劇團會演中多次獲獎。1991年秋,以《痴夢》參加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大獎賽榮獲優秀表演獎。嗣後舉辦"龔蘇萍京劇專場"。

視頻

京劇《痴夢》(高清) 龔蘇萍

京劇《勘玉釧》 素秋女只哭得 龔蘇萍

京劇,杜十娘選段,龔蘇萍

參考資料

  1. 龔蘇萍收荀派票友快樂羊為徒, 新浪博客,2011-03-30
  2. 龔蘇萍:我人生的三個台階, 藝術中國,20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