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脫貧大決戰)-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郭進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魯山脫貧大決戰)-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郭進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魯山脫貧大決戰)-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
青年作家郭方向洋洋81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魯山脫貧大決戰》書寫了河南省魯山縣扶貧攻堅戰取得重大的業績,詮釋了魯山經驗的豐富內涵,厚重紮實,感人至深,又充滿思辨精神,是真正體現時代精神的中國故事。
《魯山脫貧大決戰》聚焦扶貧一線的工作者,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寫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和力量,而這正是我們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的根本所在。做為一個青年作家,郭方向在描摹人物和挖掘故事細節方面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優勢,方言的融入也增添了作品的趣味,那些行走在田間地頭的人物在語言裡生動鮮活、個性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然,這些一定源於紮實的採訪,作家對魯山人民的情感,以及他創作經驗的積累。更難能可貴的是,《魯山脫貧大決戰》體現了現實主義品格,充滿實事求是的態度,作者對一線扶貧工作者充滿感情,但並沒有過多的拔高,對扶貧中出現的新問題也進行了記錄和反思,這種書寫對於中國的扶貧攻堅事業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現實性和啟示。
近年來,隨着精準扶貧方略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新時代召喚作家聚焦於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魯山脫貧大決戰》這一部反映精準扶貧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脫穎而出,豐富了鄉土文學的內涵和表達。
書寫大時代,需要具備足夠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雜的現實,在零碎的細節中把握時代的總體性特徵、理解時代的精神內涵,對作家而言有相當的難度。善於將精準扶貧給當下農村、農民和農業生產帶來的變化置於豐厚的歷史土壤中進行表達,是新時代扶貧文學的一個特徵。郭方向81萬字的《魯山脫貧大決戰》本着「為時代立傳,為鄉村寫志,替農民發言」的宗旨,將重點放在精準扶貧上。當精準扶貧被置於闊大的歷史背景下,魯山縣也成為當代中國鄉村變遷的一個縮影。郭方向的《魯山脫貧大決戰》將當下置於更加悠遠的歷史時空,把鄉村扶貧工作中的每一點變化都納入正在進行的歷史進程,在寬闊的歷史視野中映照出新時代的生機與力量。將精準扶貧工作置於較為宏大的歷史背景中,有利於在更深廣的意義上理解新時代鄉村的特徵,建構鄉村審美經驗。這是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它以一個個牽動人心的脫貧事例,展現了中國大地波瀾壯闊的扶貧開發熱源,從而為中國脫貧留下了一部鮮活的形象史,也體現了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做出的人類貢獻。可以說,這部作品凝聚百姓心聲,傳遞中國情懷,是一部充滿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的恢弘之作。
《魯山脫貧大決戰》是一部莊嚴厚重、氣勢恢宏的文藝扶貧力作。該作品以我國「脫貧奔小康」這一偉大社會現實為題材,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走過的脫貧之路的艱辛及其巨大成就,尤其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精準扶貧的現實行動與重大進展,改善民生、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小康社會的決心與力量,對於弘揚昂揚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
青年作家郭方向不畏難、敢擔當,兩年多的時間裡,行程6萬多里,採訪1000多人,創作出這部全面反映我國脫貧攻堅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這部作品既真實、全面、生動地描述了我國扶貧工作取得的偉大功績,也充滿着思辨和溫暖,是一部有歷史縱深感和現場感、有血有肉的報告文學作品。
駐村幹部大都是從城市到農村開展扶貧工作的,「外來者」視角就成為當下扶貧文學的主導性敘事模式。但是,外來者如何才能真正進入鄉村內部,關涉到文學呈現出怎樣的鄉村經驗,如果僅僅停留在無關痛癢的外來者視角或者機械的政策解讀層面,就會影響寫作的有效性。《魯山脫貧大決戰》將基層駐村幹部的成長與鄉村面貌和村民命運的改變結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貧工作既是幫扶他人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機遇,體現出為人民服務的時代內涵。同時,《魯山脫貧大決戰》並未停留在對國家幫扶政策的解讀上,而是試圖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與農民內生力量的結合才是實現脫貧的必由之路。這些扶貧幹部和鄉村中堅力量交相輝映,共同建構起新時代社會主義新人形象。
火熱的現實和身臨其境的生活體驗提供了大量嶄新的文學素材,《魯山脫貧大決戰》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於作者的採訪日記或訪談等第一手資料,這是時代與生活的饋贈。在充分把握時代精神的前提下堅持個性化表達是新時代扶貧文學的一個特徵。《魯山脫貧大決戰》聚焦精神扶貧,既具強烈的時代特徵,又有作家鮮明的個人烙印。
藝術形式上的創新與探索也豐富了《魯山脫貧大決戰》的美學特質。扶貧工作有嚴格的組織程序和工作流程,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和考核目標,如果沒有獨特的藝術眼光和感悟力,很難講出好故事。《魯山脫貧大決戰》一改就事論事的寫法,不僅讓作品更好看,在藝術形式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鄉村前所未有的發展,已經深深嵌入中國現代化的整體社會圖景,對新世紀鄉村的文學想象也遠遠超出20世紀鄉土文學的啟蒙模式、浪漫田園模式和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模式。如何理解和書寫當下鄉村的新變化,則是每一個寫作者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郭方向的長篇報告文學《魯山脫貧大決戰》是一部鮮活感人的「中國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