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1988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一月份記事(潘涌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988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一月份記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1988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一月份記事》中國當代作家潘涌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1988年會寧縣誌辦工作人員一月份記事

一月份記事

包括對越參戰一、二等功兵士姓名

2 日 記:清咸豐中,會寧戶 36364 戶,218184 人。

4 日 抄檔。縣人大常委會 1980 年 1 號檔案:1979 年底,全縣農村人口 399000 人,城鎮人口 9700 人。農村代表名額 219 名,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數1800 多人;城鎮代表名額 21 名, 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數 450 多人。縣級直接選舉於 9月下旬開始,12 月下旬結朿。11 月 30 日為全縣選舉日,當選縣代表 240人,其中女 32 人,占 13.4%。當選社鎮代表 1782 人,其中女243 人。

九屆人大常委會 1984 年 8 號卷: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於 1983 年 12 月 20 日開始,1984 年 3 月下旬結束。全縣 18 周歲以上公民 223459 人,登記選民 223350 人。選出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665 人,其中女 154 人;選出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40 人,其中女 27 人。2 月底,全縣 33 個鄉鎮 的選舉工作全部結束

6 日 查檔。列表:歷年優撫、社會救濟、自然災害救濟:

1950 年至 1986 年總支出 3059.2 萬元,其中優撫事業費 206 萬元,社會救濟福利事業費 336.7 萬元,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2059.2 萬元,退職退休費 6.8 萬元(財政局數)。

同日 列表:會寧縣歷代有史可考的自然災害次數,從唐天寶十五年(756 年)至元朝至元八年、至順元年、明成化、弘治、嘉靖、萬曆、崇禎、清康、乾、嘉、道、咸、同、光、宣、民國,共記載旱災 50 次,雹災 16 次,霜凍災 5 次,風災1 次,蟲災 2 次。

7 日 編完民政志救災部分長編。約 5200 字。

11 日 編完民政志社會福利及救濟部分。約 5200 字。

13 日 編完民政志優撫部分。約 7000 字。

14 日 編完民政志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婚姻登記兩部分長編。約 800 字。

16 日 抄:1986 年 4 月,有西路紅軍 29 人(在職 1 人,已退休;在鄉 28 人),本年病故 2 人,實有 27 人,其中女 5人。其中四川省 17 人,江西 3 人,陝西 2 人,湖南 1 人,湖北1 人,貴州 1 人,河南 1 人,甘肅卓尼 1 人。其中丁家溝 1 人,党家峴 1 人,青江驛 1 人,老君坡 2 人,王家廟 1 人,平頭川1 人,掌里 2 人,四房吳 1 人,甘溝驛 2 人,漢家岔 1 人,土門峴 1 人,劉家寨子 3 人,河畔 1 人,郭城驛 3 人,塬邊 2 人,侯家川 1 人,土高山 1 人,縣福利院 2 人。本年底有西路紅軍25 人。

截至 1986 年底,列士總人數 73 人,除 81 年搞 59 人英名錄外,另增加 14 名,其中 83 年報批追認失蹤軍人為烈士 9 人,還有老山前線犧牲的藺鴻儒、李良棟。還有王倦。86 年底紅軍:退伍老紅軍 4 人(35 年去 1 人,36 年去 3 人),已離休 2 人(李仲謀、張福林),退休 2 人(鍾生明、歐陽全一一西路紅軍)。

1986 年,全縣有 35 歲以下退伍軍人 4116 人,其中有各種技術專長的軍地兩用人才 993 人,其中汔車駕駛員 316 人,摩托車駕駛員 4 人,衛生員 73 人,軍馬衛生員 3 人,油化員 3人,油機員 61 人,氣象觀察員 1 人,槍械工 2 人,汽車修理工10 人,各種磚工 109 人,木工 38 人,地勤白鐵工 1 人,制氧 員 2 人,充氧員 1 人,充電工 1 人,報務員 26 人,報話員 9人,有線修理工 3 人,無線修理工 6 人,工程機械操作 60 人,機械司機 50 人,工作作業司機 2 人,鐵路軌道司機 10 人,安裝工 4 人,架子工 7 人,測量工 17 人,起重工 8 人,鋼筋工 7人,鐵路線路工 8 人,各種機械修理 28 人。

1981 年優撫對象基本情況:革命傷殘人員在職 19 人,在鄉 95 人;失蹤軍人家屬 9 戶,59 人;軍屬 3029 戶,18763 人;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 43 人;復員軍人在職 78 人,在鄉 978 人;退伍軍人在職 323 人,在鄉 5070 人。退休幹部 19人。

18 日 査檔。1986、1987 兩年,縣黨政軍領導對 159 名參戰軍人家屬逐戶進行慰問。參戰人員中有 100 名榮立戰功,內一等功 8 人(烈士 2 人),二等功 10 人,三等功 82 人。對參戰軍人家屬採取特殊優待:先後發放各項救濟款 11850 元,戶均 74.5 元;符合招工條件的安排合同工 112 名;對兩名烈士家屬每戶安排 1 名正式工和 1 名合同工。

19 日 查檔。1984 年城鎮社會困難戶 78 戶,413 人,其中享受定補 4 戶,5 人。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享受工資 40%救濟的年末人數 98 人。1986 年末社會困難戶 20518 戶,108336人。享受工資 40%的 84 人。敬老院 8 個,收養 13 人。1958 年6 月,召開了全縣烈屬軍屬傷殘軍人復員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會議。

24 日 查檔。抄錄1958年國務院關於處理義務兵退伍,1950年中央關於傷殘軍人優待,1984年民政部關於調整革命殘廢人員撫恤標準等文件的規定、條例、通知。

25 日 查檔。1983 年 6 月 26 日至 29 日召開全縣優撫對象先進個人和優撫工作先進集體代表會議。出席代表 104 名。選出出席省代表會議的代表 8 名,其中有先後送 4 個兒子參軍,7次被評為先進個人的中川公社高陵大隊退伍軍人成發旺;有大兒子在部隊光榮犧牲後,又送三兒子參軍,三兒媳病故後,經常寫信安慰兒子安心服役,群眾稱為人民子弟兵的好父親的八里公社烈軍屬代表南世忠。有在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中致雙目失明的楊集公社楊集大隊傷殘軍人代表馬世堯。

同日 採訪師學賢同志。據師學賢同志關於柴師長靈柩搬遷情況的回憶:柴師長叫柴鴻儒,不叫柴洪宇(註:說此話時,煤炭公司彭漢英亦在師的房間,他說他也記得叫柴鴻儒。我亦記得是此名,因為我當時在民政科,還寫過一首歪詩,後來扯掉了筆記本)。在縣上開追悼會,縣委書記楊樹人致悼詞。送靈柩去定西的是民政科師學賢,汽車司機是張仲和。之前,縣上派財政科楊士傑帶領柴生前妻子及妻子娘家侄兒(註:我記得是柴的侄兒,因為其侄說他叔父的前門牙和他的前門牙一樣外翹)去河畔慢牛坡尋找。他們先到塬邊當年紅軍作過戰的地方,後到河畔車家川。這裡有一當時掩埋過紅軍遺體的老人說:其餘每人一坑軟填,其中一人有棺材。於是根據老人記憶開挖。當時楊問死者有什麼特徵,柴妻說前門牙外翹,經手摸證實後挖出。其侄是骨科大夫,遂按人體各部位骨節分包標記,回縣後整骨(註:我記得追悼會是在今會師園舉行,當時那裡坐南向北有一個戲台,楊樹人在戲台上致悼詞。戲台兩邊貼一副對聯:想當年一滴熱血灑疆場,看今朝革命鮮花遍地開。是任耀祖寫的)。追悼會後,縣紅星劇團吹着喇叭,人群列隊隨後,送靈柩至南關,裝上汽車載向定西上火車,去原籍河北邯鄲安葬。據死者妻談,她有一個丫頭。他(她)們來時帶着原柴師長的通訊員劃的一紙草圖。通訊員當時是某軍分區司令員。

27 日 查檔。對越參戰一等功、二等功花名:一等功 8 名:藺鴻儒(烈士)、李良棟(烈士)、王世明(桃花山鄉)、邵建國(漢岔鄉)、張合(漢岔鄉)、袁憲華(大溝鄉)、范守義(四方吳鄉)、郭志斌(掌里鄉)。二等功 10 名:周俊山(平頭川鄉) 、沙富田(平頭川鄉) 、王貴賢(漢岔鄉)、 李小紅(韓集鄉) 、馬彥奎(韓集鄉) 、田永毅(掌里鄉) 、張乾一(平頭川鄉) 、王志篤(韓集鄉) 、王毅(翟所鄉) 、孟會忠(韓集鄉) 。

28 日 於農業局釆訪劉復晏:會寧縣兒童福利院 1960 年後半年建立。院址在東關原職工家屬院, 即今水電局、農業局駐地。共房屋 3 排,26 間。當時負責人是靳允治。我是 1961年前半年去福利院擔任院長的。兒童最多是 200 人左右, 有本縣的, 也有通渭的, 由各鄉送來, 登記註冊。1963 年李彥芳來代替負責。1965 年福利院撤銷 。兒童除通渭的由其縣接回外, 我縣的 一部分女的出嫁或親友接去, 凡適齡兒童就近東關小學讀書, 其餘的全部轉定西地區福利院,經費年萬元左右。後來養羊 1 群, 養豬改善生活。兒童入院時身體瘦弱, 皮包骨頭, 經陳祥母親(雇用) 精心教養, 入院兒童未死一人。冬天發給棉衣皮帽。

30 日列表:對越參戰立功人員表:姓名、籍貫、立功等級。會寧對越參戰 159 人, 立功 103 人, 其中一等功 8 人, 二等功 10 人, 三等功 85 人。[1]

作者簡介

潘涌昌先生1932年1月生,甘肅會寧人,會寧簡師肄業,助理會計師,主任科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