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59式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59式坦克(工廠產品代號WZ120)是中國的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6年獲得蘇聯T-54A坦克技術資料後在蘇聯援助下進行仿製生產,通過技術引進,實現坦克國產化,初步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坦克工業體系,是中國第一款大量生產的坦克。在195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閱兵時59式坦克首次公開亮相。59式坦克及其改進型生產了超過1萬輛,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數量在6000輛以上[1]

歷史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生效後,1955年11月,中國曾從蘇聯獲得T-54及其改進型T-54A中型坦克的樣車,決定選擇T-54A進行仿製。蘇聯在1956年同意援助中國T-54A坦克的全套圖紙和生產工藝,於1956年4月在包頭動工建設中國國內第一家坦克製造廠——617廠(現為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2]。1958年底第一輛用蘇聯提供的零部件組裝的T-54A坦克下線。至1959年,中國已完全掌握生產該型坦克能力。1959年10月1日,首批國產的32輛T-54A中型坦克參加了建國十周年閱兵式。1959年底,該型坦克生產定型,命名為「195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59式坦克。 1960年-1961年在北方寒冷地區和南方炎熱地區試車對59式坦克性能進行全面考核。 1960年以後,由於中國與蘇聯關係惡化,原料斷絕,生產幾乎停止。196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稀土應用於製造裝甲鋼,1963年試製成功國產裝甲鋼,包頭617廠才開始大批量產。生產59式坦克廠家還包括洛陽第一拖拉機廠,但產量不多。59式及其改進型坦克生產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初,並逐步對59式中型坦克進行升級改造。

構造

車體為軋制裝甲鋼焊接結構。車體前裝甲厚約100毫米,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駕駛艙在車體左前側,其右車體空間為彈藥架及燃料箱,車首上裝有擋水板。駕駛艙後方的戰鬥艙位於的坦克中部,安裝有半蛋殼形鑄造炮塔,為不等厚截面的鑄造件,前裝甲厚約220毫米,炮塔頂是用2塊裝甲鋼板對焊在一起。車長及其前面的炮長在炮塔內左側,裝填手在炮塔內右側,車長迴轉指揮塔上安裝瞄準鏡,有向前開啟的艙蓋,裝填手有向後開啟的艙蓋。車尾動力艙容納橫置發動機傳動裝置,與戰鬥艙用隔板隔開。車載調頻電台。

安裝的59式100毫米線膛坦克炮是仿製D-10型坦克炮,由位於包頭的447廠(現為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製造。此炮身管為53.5倍俓,前端裝有抽煙裝置。發射穿甲彈的直射距離為1070米,發射破甲彈的直射距離為1000米。火炮裝有液壓式高低向穩定器。 車頂配1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備彈500發,1挺7.62毫米同軸並列機槍,以及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備彈3000發。

發動機為12150L型12缸V型水冷四衝程直噴式柴油機額定功率520馬力,額定轉速2000轉/分。由位於山西大同的616廠(現為山西柴油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製造。616廠是「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傳動裝置和操縱裝置為機械式,採用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離合器,固定軸式變速箱。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 行動部分採用扭杆式獨立懸掛裝置,車體每側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單銷式金屬履帶

視頻

59式坦克 相關視頻

中國59式坦克改進成功,性能威力將全面提升!一次試射說明了一切
59式坦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