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級儲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B級儲量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B級儲量(category B reserves)是衡量和區別儲量精度(或可靠程度)的一個級別,最早於1910年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第11次會議上提出。用以表示只能極近似地測定礦床規模而求得的鐵礦石儲量。

發展與特性

後來在前蘇聯,一直被用來表示勘探程度比較高的礦產儲量。1959年中國地質部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公布的儲量級別中,B級儲量是指經過詳細勘探,其地質構造、礦產質量以及礦山開採技術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已經查明或基本查明,可作為礦山企業設計和投資依據的礦產儲量。1977年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及冶金部共同制定的《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範總則(試行)》和由原國家地質總局、建材總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的《非金屬礦床地質勘探規範總則(試行)》兩個文件所公布的儲量級別中,B級儲量是指在C級儲量分布地段工作的基礎上,詳細控制礦體的構造、形狀、產狀及空間位置,對礦石類型、品級的種類及其比例和變化規律已經確定的礦產儲量;也是在地質勘探階段探求的高級儲量。它一般應分布在礦山初期開採地段,並可起到驗證C級儲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