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BCLSD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BCLSD的故事》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6,片長: 43x2。

不同於美劇的工業化大量生產,英劇只有奠定基調的BBC[1]、ITV[2]、Channel4等幾家電視台和頻道製作、播映本土電視劇。

劇情梗概

D-麥角酸二乙胺,即麥角二乙酰胺,普遍被稱為LSD,是一種強大的半人工致幻劑。LSD的一次典型劑量只有100微克,相當於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會造成持續6到12個小時的感官、感覺、記憶和自我意識的強烈化與變化。另外,LSD通常會產生一些視覺效果,比如會動的幾何圖形、物體移動的「殘跡」、和光輝的色彩等。LSD通常不會產生嚴格定義下的幻覺,而是一些幻影和生動如白日夢般的幻想。如果集中力比較高的話,則可以造成感覺相連症(synaesthesia)。LSD是從麥角酸中合成出來,並且對氧氣、紫外線與氯很敏感,尤其是在液態的時候。純的LSD無色、無氣味,味道是苦的。LSD典型上是口服,通常是以某種吸取物質,比如說吸墨紙、方糖或明膠,吸取LSD後將該吸取物放入口中,不過也有可能夠過食物或飲料來服用。所有的這些服用方法中,LSD都是無味的。

LSD這三個英文字母是該化合物的德文Lysergsäure-diäthylamid的簡寫而來。它是在1938年由一位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博士,於巴塞爾的桑多茲實驗室(Sandoz Laboratories)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複合物的大型研究計畫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LSD的精神轉換效果則一直要到霍夫曼於5年之後的1943年回到化學研究中才發現的。他在一次意外的接觸中透過皮膚吸收了微量的LSD而發現的,並使他繼續在他自己身上試驗LSD的精神效果。

直到1966年為止,LSD和psilocybin都是由桑多茲實驗室免費提供給有興趣的科學家。精神病學家使用這些化合物來得到對精神分裂症一個比較好的親身體驗,是一種可以被接受的行為。許多臨床實驗在研究關於把LSD使用於精神治療的可能性,普遍都得到非常正面的結果。LSD的首度大眾娛樂化,是在1950年代期間流行於一小群心理健康專家(比如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和一些政治和社會上的重要人士之間,如亨利·路斯(Henry Luce)。

視頻

BBCLSD的故事 相關視頻

《BBC LSD的故事》花絮
bbc lsd的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