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HarmonyOS NEXT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HarmonyOS NEXT華為公司自研操作系統,2023年8月4日發布,該系統是鴻蒙拋棄Linux內核及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AOSP)等代碼的首個大版本,該系統僅支持鴻蒙內核和鴻蒙系統的應用,不再兼容安卓應用。

2012年,華為開始規劃自研操作系統。2019年8月9日,華為HarmonyOS 1.0正式發布,在隨後的幾年內,鴻蒙系統陸續更新HarmonyOS 2.0、HarmonyOS 3.0、HarmonyOS 4.0幾個大版本。自2023年下半年始,華為鴻蒙系統[1]開始轉向軟件生態,注重拓展鴻蒙原生應用。2023年8月4日,華為推出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2024年1月18日,HarmonyOS NEXT星河版正式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華為鴻蒙原生應用版圖已經成型,包括但不限於導航、新聞、工具、旅遊[2]金融、便捷生活、美食、遊戲等多個領域的企業和開發者陸續宣布加入鴻蒙生態。

2024年1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中國科協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公示》,其中「鴻蒙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基座與產業應用」被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2024年9月24日,在2024年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宣布,HarmonyOS NEXT於10月8日正式開啟公測。10月22日,華為原生鴻蒙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

行業背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指出,300多家中國本土企業生產Android智能手機,Android已經占到97.7%。中國企業大多在安卓基礎上進行深度優化與開發,但其核心技術和技術路線受到谷歌公司的嚴格控制,中國移動操作系統研發對安卓系統存在嚴重依賴。

鴻蒙系統陸續更新的系統大版本都並未「完全脫離安卓」,都採用了安卓開源項目(AOSP)以確保系統能夠運行安卓應用。雖然華為有「OpenHarmony(開源鴻蒙)」,並且鴻蒙採用的AOSP代碼並非都由谷歌開發,但仍然有許多網友曾因此質疑鴻蒙系統還是「安卓換殼」。

2019年,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執行出口管制措施,這意味着谷歌GMS無法繼續為華為設備提供服務,HarmonyOS NEXT剔除了Linux內核與AOSP代碼,徹底「擺脫安卓」,僅支持HarmonyOS內核與應用。

發展歷程

發布系統

2012年,華為開始規劃自研操作系統

2019年8月9日,華為鴻蒙系統正式發布,在隨後的幾年內,鴻蒙系統陸續更新HarmonyOS 2、HarmonyOS 3、HarmonyOS 4幾個大版本。

鴻蒙生態有其發展周期,前三年聚焦硬件生態,自2023年下半年始,華為鴻蒙系統開始轉向軟件生態,注重拓展鴻蒙原生應用。HarmonyOS NEXT脫離AOSP,正式開啟鴻蒙原生應用時代,是華為工程師四年的努力。這四年來,華為工程師幾乎「天天跟大廠在一起測試」原生應用。

推出預覽

2023年8月4日,華為在「2023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發布HarmonyOS NEXT,並宣布面向合作企業開發者開放該系統。

2023年9月25日,華為在秋季全場景發布會上對外宣布啟動「HarmonyOS NEXT計劃」。

2023年12月27日,某博主爆料稱,HarmonyOS NEXT App適配進度良好,華為在HUAWEI Mate 40 Pro、HUAWEI Mate 60 Pro等麒麟芯片機型上測試基於OpenHarmony 4.X打造的應用。

2023年12月至2024年,陸續有應用廠商宣布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開放申請

2024年1月17日,某博主曝光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的細節,據該博主透露,新系統採用了自適應頁面方案,能夠根據不同設備的屏幕尺寸自動調整布局。

2024年1月18日,華為舉辦「鴻蒙千帆啟航儀式」,HarmonyOS NEXT星河版正式面向所有開發者開放申請。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採用華為自研內核,拋棄了傳統的Linux內核以及AOSP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等代碼,僅支持鴻蒙內核和鴻蒙系統的應用。數字人民幣APP也將實行適配Harmony OS NEXT計劃,包括對鴻蒙原子應用的改造、鴻蒙操作系統和安全硬件深度結合,充分保護用戶資金安全。當日,華為與捷順科技控股公司捷停車完成了鴻蒙合作簽約儀式,開啟智慧停車一體化服務。

2024年1月19日,中國建設銀行率先完成了基於「HarmonyOS NEXT」的手機銀行Beta版本,成為首批華為全新系統適配銀行之一。

2024年2月22日,華為Pocket2時尚盛典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鴻蒙OS升級設備數量已達137款。鴻蒙OS將在2024年秋季推出大版本升級,性能預計提升30%。

2024年7月,華為官方開啟HarmonyOS NEXT Beta版開發者及先鋒用戶招募(第二期),先鋒用戶限量5000名。

2024年秋天,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將正式和消費者見面。

2024年第四季度,HarmonyOS NEXT將推出商用版本。

界面曝光

2024年5月27日,據新浪財經消息,HarmonyOS NEXT開發者版界面曝光已迭代至3.0純血鴻蒙或6月開測。

產品上線

2024年3月4日,百度地圖開放平台官微宣布,百度地圖HarmonyOS NEXT版地圖SDK預計3月25日上線。

2024年4月11日消息,在鴻蒙星河版開發者發布會的最後,余承東宣布2024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HDC2024將於2024年6月在東莞舉行,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屆時將開啟Beta測試。

2024年4月25日,華為官宣在6月21日-23日在東莞松山湖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2024)。據悉,本屆HDC上,盤古大模型5.0與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首次同台亮相。

2024年6月21日,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2024正式發布了全新的操作系統HarmonyOS Next,以及全新的分布式軟總線、星盾安全架構和系統級原生智能等[43],高德地圖成為首批登陸原生鴻蒙系統的應用[50]。鴻蒙NEXT首次將AI能力融入系統,第三方應用可藉助調用系統控件的方式開啟智能體驗。

2024年7月,高德開放平台HarmonyOS NEXT導航SDK在平台官網全球首發,標誌着繼定位服務、地圖服務後,高德開放平台正式具備基於HarmonyOS NEXT鴻蒙原生應用的導航能力。

策略推出

2024年5月18日報道,華為鴻蒙NEXT(HarmonyOS NEXT)推出了一項新策略,允許用戶通過安裝企業描述文件來安裝一些未經華為應用市場審查的特殊應用,即「企業內部應用」。這一策略與蘋果iOS的某些功能頗為相似,讓用戶在安裝應用時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權。

啟動Beta

2024年6月21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4上,華為宣布鴻蒙NEXT正式面向開發者啟動Beta。

2024年8月4日,華為現已發布HarmonyOS NEXT Developer Beta3,該版本為面向開發者的Beta嘗鮮試用版本。

2024年8月,根據華為開發者論壇官網顯示,華為HarmonyOS NEXT已經開啟公測Beta招募,支持Mate 60系列、Pura 70系列、MateX5、Pocket 2等機型。

2024年10月8日,HarmonyOS NEXT正式開啟公測。10月22日,華為原生鴻蒙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這是繼蘋果iOS和安卓系統後,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80-81]10月22日,華為宣布擴大HarmonyOS NEXT公測範圍,HUAWEI Pura 70系列、HUAWEI Pocket 2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11英寸2024款等機型開啟公測,用戶可通過「我的華為」APP-「升級嘗鮮」申請升級。

2024年11月26日,剛剛發布的華為Mate70系列可即刻升級原生鴻蒙操作系統,華為為用戶提供原生鴻蒙操作系統與鴻蒙4.3版本兩個選擇,標誌着華為原生鴻蒙操作系統正式商用。

產品功能

HarmonyOS NEXT能夠減少40%冗餘代碼,提升系統流暢度、能效、安全性。

該系統從編程語言到編譯器都是全棧自研,華為稱其為「真正的操作系統」。

系統底座採用「盤古」AI大模型、「MindSpore」AI框架、「DevEco Studio」等集成開發環境、「HarmonyOS Design」設計系統、「ArkUI」等編程框架、「方舟編譯器」「畢昇編譯器」等編譯器、「ArkTS」「倉頡」等編程語言、「EROFS」「HMDFS」等分布式文件系統以及鴻蒙內核。

設計理念

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在設計上主打「Spatial」「Vivid Colour」「Immersive」(空間感、多彩、沉浸式)等理念,重新設計了部分應用UI布局、控制中心和配色系統。

HarmonyOS NEXT採用大「圓」素設計,在不同應用中運用不同的主色調,可引導用戶的注意力。系統還融入「光」和「場」的視效設計,通過全局光照模擬界面所處層級在被光照後產生的真實陰影和反射亮度,能夠在視覺上呈現出更加分明的層次感,增強用戶的空間感知。在動效方面,HarmonyOS NEXT引入了「引力場」概念,通過精確控制不同元素的入場時間,進一步強化空間感的表達,使得界面動效流暢且立體。此外還推出新的多層模糊效果,可增強空間感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