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MBT-70主力戰車

MBT-70主力戰車
圖片來自mdc.idv.tw

MBT-70主力戰車德語:Kampfpanzer 70, KPz 70)是1960年代德國西德)和美國的聯合開發計畫,旨在研製一款擁有尖端科技的主力戰車。該款戰車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液氣式懸吊系統,並擁有一個足夠容納所有乘組員的大型炮塔。MBT-70的主要武裝為一門152毫米XM150戰車炮,能夠使用普通炮彈,也能夠發射MGM-51棍杖飛彈

1969年時,MBT-70的開發計劃已經大幅超出預算上限,德國因而退出計劃,並自行研製一款新的主力戰車(豹2型主力戰車)。至於美國方面,開發計劃持續運作了一小段時間,直到1971年美國國會[1] 將之取消為止。MBT-70雖然是一款失敗的產物,但其研發經驗促成兩款優秀的坦克:豹2型坦克以及M1艾布蘭主力戰車,時至今日依然分別是德國美國的主力坦克。

目錄

設計

MBT-70主力戰車的許多設計都超越了當代的科技水準。MBT-70使用一款先進的液氣式懸吊系統,使該戰車即使重達45公噸(50短噸),仍然擁有高速越野的能力。駕駛可以操控這款懸吊系統,使其上升或下降;下降最大幅度可將戰車車底降至離地僅4英吋(100毫米)的距離,而於越野駕駛時則可將整輛戰車提起至(車底)離地28英吋(710毫米)的距離,以保護戰車底盤。

MBT-70的車身輪廓低矮;這與高大的M60巴頓坦克形成強烈對比。MBT-70車身低矮,整體車高僅有1.8公尺(M60為3.2公尺)。這造成狹小的車身沒有足夠空間容納駕駛艙,因此駕駛席被移動至炮塔內。駕駛席位於一個會自動旋轉的獨立艙室內,如此一來不論炮塔指向何處,駕駛的視線永遠面向前方。駕駛也可以將該艙室向後旋轉,以倒退的方式駕駛戰車。

美國版本的MBT-70計畫安裝最新的大陸集團AVCR氣冷式V-12柴油引擎,可輸出1470匹馬力(1100千瓦)。德國版本的KPz 70原先使用一具與美國版類似的戴姆勒-賓士引擎,但稍後改為使用MTU腓德烈斯哈芬有限公司設計的引擎,可輸出1500匹馬力(1100千瓦)。MTU公司設計的引擎,連同駕駛動力組件,可以在15分鐘內移出車外。兩國版本的戰車都能達到每小時69公里的時速(43英哩/小時),而同時期的蘇聯主力戰車T-62卻僅能達到每小時48公里(30英哩/小時)。

武裝

MBT-70主力戰車的主要武裝為一門裝有穩定裝置的152毫米XM150戰車炮,這門炮是M81 152毫米戰車炮(M551輕型坦克以及M60A2「星艦」坦克的主炮)的加長改良版。

這門主炮可以發射傳統的穿甲彈高爆彈反戰車高爆彈以及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同時也可以發射口徑152毫米的MGM-51導引飛彈,其戰鬥射程達3000公尺(9800英呎)。1960年代,當時性能相當優秀的L7線膛炮有效射程也僅有約1800公尺(5900英呎)而已。

該門主炮使用的XM578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由一種新發展出來的鎢合金製成的。這種合金內含有約97.5%的鎢,其密度為18.5g/cm3,這與早期以碳化鎢製成的脫殼穿甲彈以及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相比是很大的進步。這種炮彈的另一項特色是它「沒有彈殼」;炮彈的彈殼是可燃的,因此它會在炮管內燃燒殆盡,而無須退殼。

MBT-70裝備了一具雷射測距儀以及一部自動裝彈機,皆安裝於炮塔後方。這兩項設備在當時都是相當頂尖的科技。自動裝彈機可以自動裝填普通炮彈或是反戰車飛彈

德國計畫將KPz 70與「野豬式」戰車(德語Keiler)一同使用--一種以MBT-70底盤為基礎且裝有萊因金屬120毫米滑膛炮的戰車--因此德國的KPz 70原型車也測試了安裝120毫米主炮的可能性。MBT-70將擁有消滅遠距離目標的能力,但「野豬式」戰車僅有約2000公尺(6600英呎)的有效作戰距離。

MBT-70的次要武裝之一為一門遙控的20毫米M139機炮,主要用於防空以及消滅輕裝甲車輛。機炮可以縮回位於駕駛旋轉艙室後方的護罩內,這麼做一來可以保護機炮,二來更可以降低整體車高。至於機炮的縮回伸出則是由車長遙控操作的。另外,MBT-70的主炮旁還安裝了一挺近戰防衛用的7.62毫米同軸機槍

存於德意志裝甲博物館的KPz 70原型車可搭載42發主炮炮彈,6發MGM-51飛彈,660發20×139毫米機炮彈藥,以及2700發7.62×51毫米機槍子彈。

防護

MBT-70的主要裝甲是一種當時最新發展出來的間隙裝甲,分佈於車體以及炮塔前方的區域。這種間隙裝甲由一層外側的軋制硬化鋼材以及一層內側的軟性鋼材組成,內外兩層鋼材間含有一層防剝落襯層(英語:spall liner),且留有空隙。間隙裝甲對於抵禦普通穿甲彈以及反戰車高爆彈有較佳的效果,其中反戰車高爆彈在當時是對戰車最大的威脅之一。然而,這種裝甲卻僅能抵擋800公尺(2600英呎)外的105毫米口徑脫殼穿甲彈的射擊。

MBT-70的低矮輪廓,以及車身透過液氣懸吊系統的升降,可以從全車高2.59公尺降至僅1.99公尺,也是該車防護力上的一大優勢。與高大的M60坦克相比,MBT-70的車身輪廓較低,因此也相對較不易被擊中。有了液氣懸吊系統的輔助,MBT-70的輪廓甚至比豹1型坦克還小,這使其相當適合伏擊作戰。

至於對中子輻射的防護方面,乘員戰鬥室的四周裝有一層15至20公分的聚乙烯板,用以阻止輻射溢入車內。MBT-70有能力抵擋電磁脈衝以及核子生化武器的攻擊。

機動性

MBT-70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69公里(43英哩/小時),並擁有比當時任何戰車都還要優秀的機動性。MBT-70比M60快上許多,甚至比豹1型坦克還要快。它的高功率引擎以及液氣式懸吊系統使其在越野駕駛時最快可比M60快上近三倍,同時又不會造成車內乘員的不適。

歷史

1960年代早期,德國豹1型坦克以及美國M60巴頓坦克分別是兩國當時最先進的現役戰車。雖然兩款戰車的設計理念都是為了反制蘇聯T-54/55主力戰車,但下一代的蘇聯坦克T-62很明顯地將會擁有更優秀的火力以及防護力,而兩國的主力戰車將無法與之抗衡。德國原有為豹1型坦克升級的計畫,但經過評估後認為該型坦克本身的設計已漸趨過時,沒有升級的價值,該計畫也因此被廢棄。

為了解決裝甲武力不足的問題,德國美國簽訂了旨在共同開發通用主力戰車的瞭解備忘錄。然而,這份備忘錄的簽署可能是整個開發計畫中最糟糕的決定,因為雙方的設計團隊都想要主導開發計畫的進行方向。雙方團隊對新型戰車設計的每一個部份都爭論不休:主炮、引擎,甚至是設計的測量單位應該使用公制單位或是美制單位系統,雙方都各執一詞,無法達成共識。不過,雙方最後就單位系統的問題達成協議:新設計將採兩種系統並行,因此大幅增加了開發經費。

測試

數輛MBT-70原型車於1965年被製造出來,其中有兩輛原型車的車體是以碳鋼製成的,另外有六輛美國與德國版本的原型車,總計14輛。這些原型車的車體底盤以及駕駛部件於1966年接受測試,而正式的全面測試則於1968年展開。

MBT-70被證明比M60優秀的多,其中包括更優異的機動性,以及比M60快上近三倍的加速能力。這些特性使MBT-70可以更輕易地避開敵火攻擊。測試結果表明移動中的MBT-70比M60少了約30%被發現的機率,而且它可以以比M60更少的時間完成10公里障礙測試。

參考文獻

  1. 美國國會,web-archive-2017.ai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