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PTZ-89自行反坦克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PTZ-89自行反坦克炮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稱為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產品項目代號「WA32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種履帶式自行反坦克炮,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現役的120毫米口徑高膛壓自行反坦克炮。89式自行反坦克炮憑藉具有更好的穿甲表現與88式坦克(裝備105毫米口徑線膛炮)幾乎同時開始列裝解放軍部隊。產量總計約230輛左右。1999年10月89式自行反坦克炮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

PTZ-89主要配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機械化師的自行火炮團,以營為單位提供火力支援作為反裝甲火力使用,彌補88式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不足。與西方國家研製的用於裝備快速反應部隊提供直射支援火力的自行反坦克炮用途迥異。在裝備125毫米口徑坦克炮的第三代坦克 (ZTZ-99主戰坦克) 列裝前,作為主戰坦克火力的補充。在裝備125毫米口徑坦克炮的坦克列裝大量使用後,此車退於二線角色。解放軍裝備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已從2015年起退出現役[1]

背景

1967年中國展開了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戰技指標論證。不久作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口徑滑膛炮也展開了論證和研製工作。因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火炮系統的開發被擱置。1969年「珍寶島事件」後,中國意識到了反坦克武器與蘇聯裝甲力量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並隨即在1970年代展開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研發工作,120毫米口徑高膛壓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點之一,即「兩炮研製工程」[2]

研製歷史

1977年五機部與十幾個相關單位展開120mm口徑高膛壓滑膛炮的初步論證,並在1978年4月「784」會議下達研製任務,隨即完成三門用於測試的彈道試驗炮,並於1979年2月19日完成首度試射。1981年完成120mm坦克炮樣炮設計,為實現高膛壓確定了長身管、大藥室、身管自緊等技術特徵。但是當時隨着軍隊的調整,與之配套的新一代坦克項目下馬(最終定型的國產二代坦克裝備了引進外國技術的105mm線膛坦克炮)該炮研製瀕臨中斷。在1970年代末西方開始與中國接觸之後,西德豹2型坦克裝備的萊茵金屬公司Rh-120-44型120mm 44倍口徑滑膛炮無疑是同時期最先進、最具威力的坦克炮,更是中國為了對抗蘇聯裝甲部隊而夢寐以求的裝備,但最終引進意向沒有實現。與此同時,參考蘇制火炮,自製125mm口徑坦克炮(配合自動裝彈機)已有初步成果,後來被指定為三代主戰坦克採用。

在這種情況下,為保住科研成果也為尋找出路(鑑於同步研製的120毫米反坦克炮進展遲緩),研製工廠自行將120毫米坦克炮配以密閉式炮塔裝在83式自行加榴炮底盤上,進行了120毫米坦克炮的定型試驗,首輛原型車於1984年完成。將此120mm炮經過加長身管、增加後坐距離的修改轉為反裝甲用。

1985年在靶場進行射擊表演,由於效果很好,1986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列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項目,1987年開始定型試驗,1988年到1989年小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試用。1990年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准這種自行反坦克炮設計定型,命名為「PTZ-89自行反坦克炮」。

視頻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相關視頻

中國PTZ-89反坦克炮,原來是為了這事研發的
見識二戰時期最強大的反坦克炮,這火力很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