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種魚雷快艇。盟軍則稱其E艇,一般被認為E是Enemy(敵人)的意思,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 S艇船體比美國的PT艇和英國的機動魚雷艇(MTB)還要大的多,適合到外海進行長距離作戰(約700海里),使得英國皇家海軍開發更新型的魚雷快艇對應,如Fairmile-D魚雷艇[1]。
發展和其整體設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下,德國大多數軍工生產受到嚴格限制。德國海軍缺乏小型巡邏艇。
S艇的前身要追溯到Oheka2型,這是由德國呂森造船廠在1927年為美國企業家奧托·赫曼·卡恩製造的私人遊艇。這艘遊艇預計使用在北海、英吉利海峽與西部海區,為了耐海性因此使用了圓底式(round-bottomed)船底而非一般高速艇常見的平底(Flat Bottom)構型。這種構型兼顧了小型船的適航性以及速度,並創下當時小型快艇的極速紀錄,因此受到德國海軍的注意,在1929年德國海軍訂購了裝備了2具魚雷發射管的相似構型艦種,1930年接收時命名為UZ(S)16號聯絡艇,而後改名S-1,後來S艇皆以此基礎構型發展而成。
S-1是一艘40噸重的快艇,具有3具總輸出3000德制馬力(PS)的汽油引擎,2具魚雷發射管,最高航速可達37節。在測試後德國海軍提出若干修改建議,包括在主舵旁裝設偏30度角的輔助舵製造呂森效應,這種構型可以讓三螺旋槳船於高速行駛時減少尾波並提高螺旋槳輸出效益。這種設計使得S艇在夜間作戰時不容易被發現。
由S-6開始使用柴油發動機去取代汽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的耗油量較少而且柴油較不容易着火,這都是對其有利的,各型號的S艇都可載12至14噸柴油而令S艇有長遠的航程,各型號的S艇都有兩個大而通風良好的發動機艙,在S-100之前,S艇都有個大的發動機天窗,各種和發動機有關的管線皆為外露以方便檢修發動機,在駕駛艙有個發動機操作面板以便操作。
每艘S艇都會在左右魚雷管各放一枚魚雷。後來的S艇型號會在甲板有魚雷固定架以裝載後備魚雷,在射出發射管內魚雷後可繼續裝填後備魚雷。但後備魚雷增加了S艇的重量從而削弱了其高速靈活的優勢,故在英倫海峽等敵人較強的水域,S艇還是不裝載後備魚雷。S艇主要使用G7魚雷,這種魚雷在30節速度之下可航行12500米。在1944年6月開始使用長程的T3d魚雷,T3d魚雷在9節之下可航行57000米。之後又有T5a聲導魚雷,它可以在22節之下航行8000米。
S艇最初的防空火力是一挺MG 15機槍,後來改為雙聯裝的MG 34機槍[2],由於英美盟軍皆有強大的空中武力,機槍已不能有效對付,故再後來又進一步強化至20毫米口徑機炮,從S-38開始增強至4挺20毫米口徑機炮,後來加多一挺博福斯40毫米口徑機炮。
視頻
S艇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戰德國海軍S艇(魚雷艇) ,嗶哩嗶哩,2017-05-05
- ↑ MG-34通用機槍簡介 ,鐵血網, 2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