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方古灶

增加 2,4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南风古灶1.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1 [http://image.cnpp.cn/upload/images/20170627/1498549680_21690_9.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华夏名窑'''——南风古灶,位于历史悠久的"南国陶都"石湾镇,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一条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古龙窑]]。五百年来一直窑火不绝,生产未断,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湾以前烧窑以龙窑为主。建国以后,相继出现了[[倒焰窑]]、[[轮窑]]、[[多孔窑]]、[[隧道窑]]、[[电窑]]、[[辊道窑]]等。龙窑一般依山坡而建,亦少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就,取其倾斜顺应火势,宛似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因称“龙窑”(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在清代石湾陶业全盛时期,共有窑灶107条。现在石湾陶瓷生产均采用先进窑炉,龙窑公存三条,南风古灶是最古老之一。
[[File:南方古灶2.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2 [http://www.qixingquan.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412/15/161510wvTTy.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File:南风古灶5.jpg|thumb|right|南风古5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202/ac2c0a7e09374398a3757cd894a72fcd.jpe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绿舟孔雀园==
'''绿舟孔雀园'''占地四十亩,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天网式孔雀生态观赏园,放养有绿、蓝、白、花孔雀1500多只,与孔雀零距离的接触,幸运的游客可看到数百只孔雀竞相开屏的壮观场面。石湾公仔专卖场内各式各样的陶艺品琳琅满目,令您目不瑕及,浏览其中,必能选购到一件合您心意的旅游纪念品。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至今兴盛发达,卓有成就、富有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不断涌现。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助于少年儿童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要了解石湾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风古灶旅游区将是一大遗憾,走近它将使你真正了解石湾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产过程。
[[File:南风古灶6.jpg|thumb|right|风古灶6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10/8ae0d849ec5a4ca795c875d067753a60.jpe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功德恩威的火神==
进入南风古灶景区,只见古灶旁耸立着一尊高大的陶像。陶像甲胄鲜明,足踏风火轮,神仪赫赫,令人肃然生敬,这就是“火神”,石湾陶人崇祀已久的火神!华夏五千年,人离不开火,人敬畏火。我国对火的信仰起源极早,远古的华夏氏族以火为图腾,崇拜火神的部落是以炎帝、燧人、祝融为始祖的氏族。火神主旺,充满旺气。石湾陶业扬名四海,使陶人感激火德之恩,也常惧火煞之凶。为趋吉避凶,称火神为“南风三气火德星君”。
[[File:南风古灶7.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7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8/34d24a55ecd0460583a50d05ba7d7413.jpe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每窑一件宝==
公车站点:南风古灶站,到站公车有:109、120、137、桂26、佛山旅游城巴1线、佛山旅游城巴3线。 B.公车站点:石湾站,到站公车有:101、109、120、134、137、146、150、154、251、佛山禅高专线、佛山旅游城巴1线、佛山旅游城巴3线。
[[File:南风古灶8.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8 [https://a4-q.mafengwo.net/s1/M00/A6/0B/wKgBm04XWly57qKVAALAFhWihJQ73.jpeg?imageView2%2F2%2Fw%2F600%2Fq%2F90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历史文化==
石湾--珠江三角洲一颗璀灿明珠,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汉时期,这里的文化和农业经济已相当发达.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美誉,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File:南风古灶9.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9 [http://news.southcn.com/dishi/foshan/fszt/sw/whycy/tcfz/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080822/0016ec8a5e120a18b13f0c.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网] ]]
==投龙胎==
石湾习惯称龙窑为灶,灶肚即是窑膛,走入灶肚,人们称之为投龙胎。多少年来,陶工们将龙窑奉为龙的化身,敬而拜之,引出了多少投龙胎的悲喜故事。旧社会陶工生活困苦,衣食不保。每到寒冬腊月,不少陶工,以及附近居民,纷纷走入开窑后的灶肚内,借着窑灶的余温取暖,投龙胎来享受一下龙的恩施。投龙胎又有投胎转世意思。一些穷苦人家,终年劳累,还是难得温饱,他们都希望通过投龙胎,祈求转个好运。正如每当秋色舞龙的时候,有人带上孩钻进纱龙之内,以图个吉利一样。更有一些人,有力没工做,有病没钱医,也投一投龙胎。一旦偶然巧合,出现奇迹,他们都说投过龙胎行好运了。昔日石湾陶业,多数是个体劳动者独立经营,即是老板又是打工师傅,人称为“刀头王”。南风灶也是由大盆行的多个“刀头王”合股使用的生产设施。其中有个叫霍敖的,连月来生产出来的大盆没有生意,生活无着,连家里的棉被也拿去抵押换米,寒冷天就只好去投龙胎。一天,来了一个省城水客(贩货客商),说要订一批绿釉花盆,并带来色样,指定要晶莹透亮的翠绿,正是绝处逢生,碰到了好机会。但是釉色以前还未生产过,于是加紧进行调釉试制,但试来试去总不理想。他日思认想,到口边的饭不能眼白白让其倒掉啊!想着想着,又去投龙胎。可能是龙窑的余温给了他温暖,还是在灶肚发现了什么,触发灵机。他走出灶肚马上回寮场再行试制。结果,试出了与货版一样的釉色,终于成了这笔生意。真是人逢绝境有生路,投得龙胎好运来。投龙胎的故事于是又增添了一段趣闻了。
[[File:南风古灶10.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10 [http://img.blog.163.com/photo/evpwaOppPQr-_JoPx087ug==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d?query=%C4%CF%B7%E7%B9%C5%D4%EE%CE%C4%BB%AF%B4%B4%D2%E2%D4%B0&mode=1&did=5#did50 图片来源于搜狗图片网] ]]
==未有“石湾”先有陶==
'''石湾陶瓷'''起源于五千年前,从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陶片考证:五千年前,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制陶。与陶瓷连在一起的石湾,这地名缘起,却比陶迟得多,正是未有“石湾”先有陶!据说南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宫中有一妃子被贬私逃外出,至广东南雄珠玑巷,被一“农人”收而置之金钗之列。不久被皇上得悉,下诏搜查缉捕。当地居民怕受株连,纷纷举家南下逃避。其中有何、梁、罗、霍等氏族20多人,星夜启程,乘木排沿江而下。行至途中,遭遇狂风,木排翻覆,众人凫水登岸,见一庙宇,便求神庇佑,风定后再扎木排,接神像继续前行。及后到了现在的石湾老鼠岗口,木排被石所阻,不能行进,于是众人就此上岸定居。人们因遇石而湾在这地方落户,于便称这里为“石湾”。石湾之名也由此而来。此后,大家就与当地居民一起,建寮造窑以制陶为生。
[[File:南风古灶11.jpg|thumb|right|南风古灶11 [
==镇牛井与南风古灶==
29,2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