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缅拳

增加 5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缅拳.jpg|320px|缩略图|右|<big>缅拳</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21/3ab049ec3b4e42d3ab4034ecca1c705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68209184_81838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缅拳 ''' 原称“鼎”,现称为斌道。斌道即纪律之道。初用于战场,中间由于 [[ 英国 ]] 入侵被禁止,后成为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缅拳比赛的形式极为原始、儿乎是全无限制的自由搏击,拳打脚踢,膝撞头顶,无一不可。缅拳的训练方法共五节。
==发展史==
早在一千四百年前.缅甸人民就研习拳术,初用于战场,后来成为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 缅拳在对敌的搏斗中极为实用。例如在一八二四年英缅战争中.英军被 [[ 缅甸 ]] 战士打得落花流水,称他们为“极可怕的敌人”。后来英军取得胜利,缅拳被禁止,几至湮没。 一九三0年,塞雅山领导缅甸人民反对荚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之后,缅拳重现活力。一九三三年@喀兵在北缅的蒙雅成立了“军事体育会”,进行缅拳等体育训练。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时,缅甸虽然被日本占领,但传统的缅拳仍继续发展。 一九四八年缅甸宣布独立后,缅拳被列入学校体育课内容和三军体育训练项目,并举行了首届缅拳比赛。此后每年国庆、 [[ 春节 ]] 、劳工节和工农日, [[ 政府 ]] 为组织缅拳比赛。如一九七二年缅甸政府庆祝国家独立二十五周年,特于 [[ 仰光 ]] 的旧马场庆典大会中,举行了七天的拳赛,共十五场,颇为哄动。
==比赛规则==
因此,拳赛多以一方拳师被击昏、认输、或不能续战而结束。拳师骨折、重伤,甚至战死在擂台的,亦司空见惯。 拳师上阵,均徒手赤足,拳腕扎以布带。被击昏的拳师,苏醒后允许继续战斗。缅拳比赛极为激烈,间中亦有传统 [[ 音乐 ]] 助兴。拳师喜纹身,以示威武。 缅拳虽然凶狠,但拳师却很注重武德。角斗之际,倘一方流血,另一方即停止攻击。又若对方不支,示意暂停,对手必立刻收势退让,直至受创拳师同意,始行再斗。
==训练方法==
缅拳的训练方法是以 [[ 纪律 ]] 为宗旨,培养高度的搏斗技巧,以能在实战时,发挥“变奇”之效,克敌制胜。 基本的缅拳训练大约需要三至六个月。每日从清晨开始练功,共五节,每节约四十五分钟左右。练功内容有:  1.砂包功--练习拳肘技法,以拳、肘、前臂和拳背击打装有碎石的砂包,甚至用头顶砂包。  2.站桩功--两脚平开成 [[ 马步 ]] ,两手向前平举。这种基本柱步每次坚持练习十五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 [[ 时间 ]] 。这种站桩功非常艰苦,主要是增强全身 [[ 肌肉 ]] 和耐力。  3.腿功--练习不同位置、角度和方式的踢法。如前踢、侧踢、后踢、高踢、飞踢、扫踢和旋踢等。要求踢腿后身体重心要能控制自如。腾空飞踢对方的头部或胸部的要害后,顺势落地时还能使出卧地撩阴腿。  4.磨沙功-一以手、脚用力插入沙箱,然后迅速拔出,以磨练手脚的坚硬度。  5.木人功--利用不倒的 [[ ]] 人,外包旧车胎,练习各种腿法,攻击其头、胸、瓜和下阴等要害部位。
==视频==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