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端棻

增加 3,09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7日,李端棻在贵阳逝世,终年75岁。从弟李端榘子葆忠嗣,由继子李葆忠将李端棻葬于贵阳大关口 。
==慧眼识拔梁启超==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天下谁人不知。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贵州的女婿,是谁识拔梁启超?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件往事: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这次乡试虽然仍沿袭科举旧制,但考题已有了变化,隐含“经世致用”之意,即欲求国家富强,必兴工理财,颇有策论的性质。当时的李端棻,正欲通过他主持的乡试,对科举试行变革,注入新的内容。阅卷时,他看到一位名叫梁启超的考生,以“熔金铸史”的文笔应答考题,以为是“饱学宿儒”,非常欣赏,于是将他录取,榜上排名第八。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
李蕙仙是端棻叔父朝仪的女儿,朝仪任过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当时虽已去世,但身为侍郎的端棻和蕙仙亲如同胞兄妹,蕙仙自是名门千金,而梁启超则是一介平民书生。这门亲事,从门第上讲,似乎并不相配。李端棻能打破门第观,可见其过人的胆识和对梁启超的殷切期望。
 
蕙仙比启超年长4岁,但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蕙仙知书识礼,婚后成为梁启超的好帮手。从此梁启超在[[北京]]李家住了十年之久。梁启超曾毫不掩饰地说:“我因蕙仙得谙习官话,遂以驰骋全国。”
 
《贵州日报》原社长、总编辑刘学洙先生认为,历史的天秤有时并不公平。对于李端棻这个“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众多的中国近代史重要著作几乎都忽略未入视线。有学者曾对李端棻的历史功绩做过一番考证:一、甲午中日战争遭到惨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对此丧权辱国的大事不能忍受,发起“公车上书”,签名的600多举人中,贵州就有96人,而贵阳又占了将近一半,李家端字辈就有4人,这就是李端棻和梁启超的支持和鼓动来的;后来要求变法维新的运动日益激烈,上书的大臣有20多人,李端棻亦有奏折,今已佚无考,但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文章和年谱都有记载。李端棻的诗中有这样的话:“国家公产非私产,政策群谋胜独谋”。李端棻倡议办京师大学堂提出的“中学为主为体,西学为辅为用”的教学纲经,这就是端棻先生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最难能可贵的是,李端棻因“戊戌变法”被贬逐新疆,中途赦免回贵州,他在经世学堂还大胆讲授卢梭、培根的民主与科学的实践事迹,著述《普通学》一本小册子,提出学好真术,才能学好科学,学好历史、地理,培养爱国种子。真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百年之后,至今犹有教育的现实意义,因此,这次怀念端棻先生,在贵阳举行了两天的李端棻学术研讨会,便是借机宣扬端棻先生的历史功绩。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