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都德

增加 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 职业 = 说小作家
| 知名作品 = [[ 《最后一课》 ]] [[ 《柏林之围》]]
}}
阿尔丰斯· [[ 都德 ]] (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4日),法国普罗旺斯人,杰出的爱国作家。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26岁时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两年后,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这部说小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他一生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人物关系
中文名 阿尔丰斯· [[ 都德 ]] 外文名 Alphonse Daudet 别 名 都德 国 籍 法国 出生地 法国普罗旺斯 出生日期 1840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 1897年12月14日 职 业 小说家 信 仰 基督教 代表作品 [[《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磨坊文札》]] 性 别 男 誉 称 “法国的狄更斯”
目录
1 人物生平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札》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
[[《磨坊书札》]]发表两年后,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出版。 《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签名签名
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数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中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被描写得栩栩如生。
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 [[ 《冬天故事》 ]] 。后被选入初二语文课本第一课。但是同时, [[ 《最后一课》 ]] 并没有有明显偏袒法国之嫌而是真实的反映了真实情况,虽然在17世纪,阿尔萨斯长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并且说德语,法国是通过三十年战争中的侵略性行为掠夺来的,法国大革命以来阿尔萨斯人大多认同法国,并把德国视为侵略者。野蛮的普鲁士在入侵法国过程中大量屠杀阿尔萨斯人,这些在历史文献上是公认的。本文中真实体现了德国的侵略行径,揭露了德国野蛮屠杀的真相,突出了普鲁士的野蛮形象。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小说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 [[ 《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 [[ 《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 创作特点 ==
作品主题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