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乳糖不耐症

增加 4,06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就是身體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因此在食用乳製品後,患者會有腹瀉、排氣和脹氣的情況。這種情況也稱作乳糖吸收不良,雖然對人體沒有大礙,但這些症狀常令人不舒服。不過大部分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忍受這些不適,所以不需要完全戒掉所有乳製品。<ref>[https://helloyishi.com.tw/stomach/other-digestive-issues/lactose-intolerance/ 乳糖不耐症,Hello醫師]</ref>
乳糖不耐症又稱乳糖消化不良,症狀可能包括腹痛、腹脹、腹瀉及嘔吐,這些症狀通常在喝完牛奶後半小時到兩小時間發生。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英文稱為Lactose intolerance,在亞洲人身上非常普遍,乳糖不耐症是指人體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在食用乳製品約半小時到2小時內,會出現腹瀉、脹氣、腹痛、排氣等腸胃道症狀。乳糖不耐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約莫4,000年前,有一種人種的片段變異,導致在離乳後乳糖酶不會消失,這種人種最後往歐陸遷徙,所以現在歐美人普遍比較少有乳糖不耐症,但亞洲人還是會出現乳糖消化不良的問題。
 
乳糖不耐症可透過氫氣呼氣測試與乳糖耐受實驗確診。許多人認為乳糖不耐症就不能喝牛奶,其實是錯誤觀念,研究顯示,人體內的細菌可以幫助我們消化50~100毫升牛乳所含的乳糖;許多臨床經驗也顯示,乳糖耐受性是可以訓練的。<ref>[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1.html#data-3-collapse 乳糖不耐症,康健知識庫]</ref>
 
 
 
 
 
乳糖不耐症有多常見?
乳糖不耐症極為常見,不管幾歲,這個症狀都有可能發生。全世界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高達七成,當中比例最高的是亞洲人,因此台灣人也不例外,建議患者可以試著減少引發乳糖不耐症的風險因子,或適量慢慢增加攝取量來降低不適感。
 
乳糖不耐症的原因
為什麼會有乳糖不耐症?
腸道缺乏乳糖酶是引發乳糖不耐症的主因。乳糖(Lactose)是乳製品中主要的醣類,乳糖需要乳糖酶(Lactase)來分解成葡萄糖(Glucose)和半乳糖(Galactose),才能供人體做為能量使用,當人體缺乏乳糖酶時,攝取的乳糖無法被分解,就會產生乳糖不耐症。因為母乳裡也含有乳糖,所以剛出生的寶寶,幾乎都擁有分解乳糖的能力,而這項能力隨著年紀的增長,會逐漸地減弱。
 
不過,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並非完全沒有分解乳糖的能力,即使許多人腸道里的乳糖酶不多,還是有辦法消化乳製品,只是當攝入的乳糖超出可分解的量,便會產生不適的症狀。乳糖不耐症有以下三種類型:
 
先天性性乳糖不耐症:這類症狀是由染色體隱性遺傳導致,代表父母雙方都必須傳遞相同的遺傳變異,才會使寶寶出現這個症狀。此外,早產兒也可能因為乳糖酶不足而有乳糖不耐症。
原發性乳糖不耐症(Primary lactose intolerance):這是最常見的類型,指的是分解乳糖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使患者在成人時期無法良好消化乳糖,醫般人在嬰兒時期製造的乳糖酶會相當充足,因為嬰兒必須依賴奶作為最主要的營養來源,但到了兒童時期,由於主食改變,乳糖酶就會逐漸降低。研究指出,乳糖不耐症於歐洲普遍低於 20%,而在亞洲的覆蓋率卻高達 60~80%,可見基因也影響了罹患原發性乳糖不耐症的機率。
續發性乳糖不耐症(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這一型的不耐性發生率較少,主要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併發症,例如腸胃炎(Gastroenteritis)或乳糜瀉(Celiac disease),腸道的發炎減緩了乳糖酶的生產速度,而導致腸胃不適。
乳糖不耐症的症狀
缺乏乳糖酶分解的乳糖,會從小腸進入大腸,造成大腸的水分增加,大便的含水量過高而無法成形,因此造成腹瀉。此外,未被分解的乳糖會被大腸的細菌及微生物利用,而發酵產生氣體,因此引起脹氣和腹痛等症狀。
 
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通常會在攝取了含乳糖的食物後,於30分鐘~2 小時內發生。常見的症狀包括:
 
腹瀉
噁心嘔吐
腹部痙攣
脹氣
放屁       (資料來源乳糖不耐症,Hello醫師)https://helloyishi.com.tw/stomach/other-digestive-issues/lactose-intolerance/]
31,8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