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教

增加 3,49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国教'''是指由国家确立的特定宗教。拥有国教的国家并非一定为神权国家,也不代表国教受到政府控制。国家或政府…”
'''国教'''是指由国家确立的特定[[宗教]]。拥有国教的[[国家]]并非一定为神权国家,也不代表国教受到政府控制。国家或政府在当代社会中对公民施加国教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从沙特阿拉伯、伊朗的高度影响,到丹麦、英格兰、苏格兰、挪威、冰岛和希腊的最低度影响或根本没有影响。

在耶稣时代,没有天主教这回事,耶稣升天后,圣灵降临,教会出现了,以后一直都称为教会<ref>[https://www.sohu.com/a/213669779_408586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千年恩怨,权力斗争一点都不输政治],搜狐,2017-12-30</ref>。一直到主后三世纪末,教会组织受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形成了罗马大公教,后称罗马教,1054年才称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称“罗马天主教”<ref>[https://www.sohu.com/a/421462966_138206?sec=wd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在哪里],搜狐,2020-09-28</ref>。

==简介==

历史上,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国家,国教可以对国家政权的政治和政策有很大影响力,有的国家内的人民更被强制成为国教之信徒。与此同时,[[国家]]政权也可以对国教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很多[[宗教]]的教义在政治需要下或者在政治[[领导]]人的个人喜好之下被任意解读,宗教领袖被当权者随意撤换,信徒们被迫接受。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将佛教确立为国教(例如泰国和柬埔寨),而欧洲地区的很多国家则把基督教的某个宗派确立为国教(天主教、东正教或者新教的某个教派),阿拉伯国家则把伊斯兰教(逊尼派或什叶派)确立为国教。日本在江户时代,规定每户家庭都必须归属在日本佛教某宗派之下,成为寺院的檀越,称“寺檀制度”;帝国时期则实施“国家神道”,将神道定为国民共通的信仰。实际上日本政府的这两次行为,相当于订定佛教与神道为国教。

在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后,现代的世俗国家多实行政教分离,官方宗教不再支配政府。在宗教自由的保障和世界人权宣言下,做为公民权利,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宗教信仰。同样的,各种宗教也不再受政府支配。正是出于这个理由,基督新教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概念,并且在世界各地大力推广。

全世界以宪法或其他法律条文规定规定佛教为国教的有不丹、柬埔寨等国家。以基督宗教为国教的有英格兰、丹麦、冰岛、希腊等国家,但保障宗教自由。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有伊朗、叙利亚等多数中东阿拉伯国家及亚洲的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政教合一,并强制人民必须是伊斯兰教徒的有[[沙特阿拉伯]]。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也常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另外,虽强调宗教自由及政教分离,但许多国家由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联系,影响遍及大众生活、政治等领域,如美国,以基督新教为主流历史传统,信奉基督宗教人口占多数,故基督信仰在某些重要传统仪式及制度设计上仍有特殊地位;土耳其在公立[[学校]]会推广伊斯兰教义,又如[[以色列]]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与佛教、印度的印度教,虽然没有法定国教地位,但可视为一种隐性的国教。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248,9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