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次編輯
變更
王肯堂
,创建页面,内容为“ 字宇泰。公元1549—1613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万历四十一年),明代江苏金坛人,著有《证治准绳》等书,集明代以前…”
字宇泰。公元1549—1613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万历四十一年),明代江苏金坛人,著有《证治准绳》等书,集明代以前医学之大成。
王肯堂出身贫寒,早年听人说古代范文正公在不得意时说过:“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认为此话很有道理,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在肯堂十七岁那年,母亲患了重病,请了很多“名医”诊治,众说纷纭,不但病没治好,反被延误。肯堂对此事耿耿于怀,深深体会到学医的重要性。从此,更加留心医药方术,为其以后的医学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有一次,他的一个妹妹患了重病,病情危重,这一次,他再没有请“名医”诊治,而是自己根据所学医药知识,试治了一下,没想到,疗效很好。从此,街坊四邻都知道肯堂医术很高,病家纷纷登门求治。随着好的疗效,名气也渐大了。但是他的长辈,对此却甚为不满,怕他因此荒废学业,而求不上功名,常严戒之。这对肯堂的医学生涯,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障碍。无奈,肯堂在四十多岁时(1589年),他才考中进士,但他却鄙薄功名,对官场不感兴趣,仅作了四年官,便告假返乡,重新取出“岐黄家言而肆力焉”。将以往所学的医药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见识日广,技艺日精,乡邻经常有众医不效的重病沉疴向他求治,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治愈的患者多,经验丰富了,渐渐感到自己的贡献不应仅仅局限于为乡里人治病,而应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书,“传之天下”,为更多的人服务。遂历十一年之艰辛,著成《证治准绳》一书。
王肯堂一生,虽作过官,但官场并不得志,却将主要精力,用在医学方面,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医学家,明末清初,名医辈出,王肯堂就是其中之一。其治医特点是“采摭繁富,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他的《证治准绳》,虽有四十四卷之多,但条理分明,有人推崇其“博而不杂”,并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相媲美,称其为我国医学的两大渊薮。
王肯堂出身贫寒,早年听人说古代范文正公在不得意时说过:“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认为此话很有道理,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在肯堂十七岁那年,母亲患了重病,请了很多“名医”诊治,众说纷纭,不但病没治好,反被延误。肯堂对此事耿耿于怀,深深体会到学医的重要性。从此,更加留心医药方术,为其以后的医学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有一次,他的一个妹妹患了重病,病情危重,这一次,他再没有请“名医”诊治,而是自己根据所学医药知识,试治了一下,没想到,疗效很好。从此,街坊四邻都知道肯堂医术很高,病家纷纷登门求治。随着好的疗效,名气也渐大了。但是他的长辈,对此却甚为不满,怕他因此荒废学业,而求不上功名,常严戒之。这对肯堂的医学生涯,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障碍。无奈,肯堂在四十多岁时(1589年),他才考中进士,但他却鄙薄功名,对官场不感兴趣,仅作了四年官,便告假返乡,重新取出“岐黄家言而肆力焉”。将以往所学的医药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见识日广,技艺日精,乡邻经常有众医不效的重病沉疴向他求治,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治愈的患者多,经验丰富了,渐渐感到自己的贡献不应仅仅局限于为乡里人治病,而应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书,“传之天下”,为更多的人服务。遂历十一年之艰辛,著成《证治准绳》一书。
王肯堂一生,虽作过官,但官场并不得志,却将主要精力,用在医学方面,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医学家,明末清初,名医辈出,王肯堂就是其中之一。其治医特点是“采摭繁富,于寒温攻补,无所偏主”。他的《证治准绳》,虽有四十四卷之多,但条理分明,有人推崇其“博而不杂”,并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相媲美,称其为我国医学的两大渊薮。